本项目拟在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的三叠纪地层中开展详细的古地磁学研究,获得可靠的三叠纪数据。通过对比扬子板块的三叠纪数据,研究四川盆地东北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对该地区造成的地块活动形式,进而探讨其活动机制。
在南大巴山和相邻的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沉积地层中开展了详尽的古地磁研究。通过热退磁手段获得了可靠的高温分量(T1:D/I=53.7°/21.6°,a95=6.5°;J1-2: D/I=37.1°/46.1°,a95=10.1°;K1:D/I=30.7°/25.2°,a95=6.0°)。由此计算得到三个时代的古磁极位置(T1:N36.5°,E208.3°,A95=5.9°;J1-2:N56.7°,E196.6°,A95=9.9°; J3:8.8+8.4°;K1:N56.2°,E224.2°,A95=5.5°),并与同时代四川盆地周围的数据进行了对比,进而发现四川盆地东北缘镇巴-铁溪地区早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相对四川参考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顺时针转动(T1:9.5+5.0°;J1-2:26.5+9.0°;J3:8.8+8.4°;K1:10.5+8.2°)。这些转动应该是大巴山持续逆冲推覆受阻于汉南刚性地块的结果,并持续了很长时间。这些认识,对深入了解秦岭-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扬子板块在华北-华南拼合后的板内变形以及四川盆地东北部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古戏台传音的秘密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城市绿地环境质量评估工具综述
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与实证结果
基于PKC通路探讨“活血通络起痿汤”改善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大鼠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异常活化的机制研究
含油气地层的磁组构、古地磁研究
昌都地区侏罗纪古地磁研究及其古地理意义
天山晚新生代构造时限证据-库车构造生长地层和古地磁地层年代研究
陇中盆地白垩系磁性地层年代与古地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