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rewer光谱仪在青海瓦里关山站、黑龙江龙凤山站、浙江临安站、香港和南极中山站10多年的臭氧观测数据,以及北京、昆明Dobson臭氧总量的观测资料,分析TOMS卫星在上述地点不同的观测条件下,在以日变化为时间尺度内观测臭氧总量的随机误差分布特征。从Brewer仪器跟踪太阳的原始光谱数据,计算UV波段内5个波长位置(306.3,310.0,313.5,316.8,320.0nm)上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建立近10年来上述4个Brewer仪器观测地点UV波段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基本数据库。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趋势及季节和日特征,以揭示近10多年来不同地区的UV波段大气气溶胶厚度的背景变化。试利用天顶散射光偏振的观测,反演气溶胶其他光学特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感应不均匀介质的琼斯矩阵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牙齿龋齿损伤可见-近红外光谱偏振检测研究
北京市大兴区夏季大气中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来源及影响
微咸水灌溉下砂层级配及覆砂厚度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青藏高原大气臭氧和气溶胶的观测研究
利用被动差分吸收光谱仪观测的Ring效应研究气溶胶光学特性
基于被动差分吸收光谱仪观测的O4吸收研究气溶胶光学特性
吸收性气溶胶对卫星反演对流层臭氧总量的影响和订正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