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基础理论传播与中国建筑教育知识体系的现代转型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90836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张轶伟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深圳大学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中国建筑教育史知识体系包豪斯基础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现代转型
结项摘要

This project traces back the two adaptations of the Bauhaus basic design theory in China’s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The first was the short-term influence of American-Bauhaus teaching on the architecture courses at St. John’s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in the 1940s. The second was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of the so-called “SanDa Goucheng” theory on mainland architecture schools...On the basis of the applicant's doctoral thesis, the project plans to establish a Filemaker database, and conduct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ree levels of textbooks, teaching program and knowledge pedigree. First, based on the database, the research team will use the methods of keyword analysis, discours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Bauhaus textbooks disseminated in China; Secondly, the archives of mainland architecture schools will be sort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ercises and teaching programs, and the abstract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will be matched with the specific teaching execution; Finally, the diagrams of the knowledge pedigree will be mapped to articulate four "variations" of the Bauhaus basic theory. It will analyz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forming the Bauhaus design theory in China’s architectural education...Though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study, oral history, and site visit, the project articulates the histor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Bauhaus abstract formal theory in China’s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ology. It also indicates a unique pattern of the gradu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Beaux-Arts convention to modern space pedagogy in the body of knowledge in China’s architecture schools.

本课题回溯了包豪斯设计基础理论在中国建筑教育两次传播的历史。第一次是1940年代美国包豪斯教学对于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短暂影响;第二次是1980年代之后“三大构成”理论对于大陆建筑院校全面的冲击。.在申请人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课题计划建立Filemaker数据库,并展开教科书、教案、知识谱系三个层面的系统研究。首先,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用关键词分析、话语分析和量化分析的方法研究在国内传播的包豪斯教科书;其次,从练习和教案的角度对国内建筑院校的档案进行梳理,并把抽象的知识传播与具体的教学执行进行匹配;最后,结合包豪斯基础理论的四个“变体”,以知识谱系的图解来分析包豪斯理论在中国建筑教育传播的基本特征。.通过文献、口述史、校址调研等研究方法,本课题阐述了包豪斯抽象形式理论在国内建筑设计方法转化的历史,也揭示了国内建筑知识体系从布扎传统向现代空间教育逐步转型的独特模式。

项目摘要

本课题回溯了包豪斯设计基础理论在中国建筑教育两次传播的历史。第一次是1940年代美国包豪斯教学对于圣约翰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短暂影响;第二次是1980年代之后“三大构成”理论对于大陆建筑院校全面的冲击。自2020年以来,本课题研究按照既定方向有序进行,总体上完成了研究计划所制定的目标,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1)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课题建立了关于抽象形式训练的Filemaker数据库,并展开教科书、教案、知识谱系三个层面的系统研究。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用关键词分析、话语分析和量化分析的方法研究在国内传播的包豪斯教科书。此外,结合包豪斯基础理论的四个“变体”,以知识谱系的图解来分析包豪斯理论在中国建筑教育传播的基本特征。此项工作成果已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包豪斯抽象形式观念与中国建筑教育》(2022年11月出版)中体现,并在“溯源与流变:包豪斯初步课程在中国建筑教育的两次引进”“通识与专业之辨:包豪斯预备课程在美国建筑教育的传播”两篇《建筑师》期刊的论文中进行了具体阐释;.(2)对包豪斯抽象形式理论与教学的内涵外延(包豪斯预备课程、基本设计、日本“构成”、形态构成)进行研究,充分挖掘其当代遗产的价值。项目在研期间,在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9篇,其中教学理论与教学法研究论文3篇;.(3)从练习和教案的角度对国内建筑院校的档案进行梳理,并把抽象的知识传播与具体的教学执行进行匹配。在学理研究基础上,把空间形式研究与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泛设计”基础教学结合,并指导学生在全国建筑新人赛、同济建造节等多项竞赛中获奖;.通过文献、口述史、档案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本课题阐述了包豪斯抽象形式理论在国内建筑设计方法转化的历史,也进一步揭示了国内建筑知识体系从布扎传统向现代空间教育逐步转型的独特模式。同时,对于这段历史的回溯也对当下的通识类空间形式训练具有现实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3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DOI:10.14116/j.nkes.2021.03.003
发表时间:2021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5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DOI:10.19474/j.cnki.10-1156/f.001172
发表时间:2017

张轶伟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国建筑现代转型视野下的近代建筑传媒研究

批准号:5110810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刘源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关键词定量统计方法的现代中国建筑观念转型研究

批准号:51108322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王凯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现代化学知识

批准号:20120001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费昌沛
学科分类:B01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4

现代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的关键基础理论、体系创新与性能化设计方法

批准号:51038006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石永久
学科分类:E0804
资助金额:24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