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将以典型地区的树皮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与木栓质体、角质体、树脂体、镜质体等显微组分作对比,运用煤岩学、煤化学和煤有机地球化学等理论,借助煤岩学研究方法(光学显微镜、偏光热台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和有机地球化学手段和分析方法(抽提、FTIR、NMR、GC/MS、Micro-FTIR、Py-GC/MS等),系统研究树皮体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热变化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深度分析树皮体和其他显微组分在化学结构上的异同点,寻找树皮体的生物标志物,评价树皮体的抽提效果。揭示树皮体随温度变化其热变化的轨迹,分析其塑性变化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树皮体塑性变化机理。其研究不但能丰富树皮体的基本属性和特性性质,而且对树皮体在煤岩学上的定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选择乐平树皮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热重实验、抽提实验等实验和FTIR、Raman等分析测试方法,系统分析了树皮煤(体)的煤岩学特征、煤化学特征和化学结构特征等方面,深入讨论了树皮煤(体)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受热后物理与化学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树皮体的化学结构特征以芳香族为主,但脂肪族含量较高。与镜质组相比,树皮体的晶格条纹呈现更加无序和密集的特点。树皮体的热反应非常剧烈,且树皮体的总失重量均大于镜质体和树皮煤。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树皮体TG和DTG曲线均不同程度的向右侧高温区移动。树皮体对热的变化比较敏感。在受热过程中,出现颗粒边缘变软、产生液体及其气泡等现象,具有明显的流动状态特征。抽提初步结果表明使用苯作为抽提溶剂,树皮体的抽提率为2.40%,其数值低于树皮煤的抽提率。到目前为止,共发表(录用)文章10篇,期刊文章7篇,会议文章3篇;其中,SCI检索4篇,EI检索1篇。培养4名硕士研究生和2名本科生。另外,已完成3篇文章计划投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树皮体”与木栓质体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意义
树皮体的化学结构和煤岩学特征特性研究
煤中纳米级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热转化机制
石英眼记录的岩浆混合过程:地球化学和热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