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的灾害形势给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灾害风险自身内涵进行剖析。目前的自然灾害风险研究大多集中在灾害风险的非利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静态特性的研究上,鲜有人关注灾害风险的一个隐含而又突出的特性-动态特性,即风险并非静态不变的,它会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呈现出差异。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实质是致灾因子时空规律、孕灾环境时空演变与承灾体时空脆弱性相耦合的产物,是自然灾害风险分异特征的多维表达。围绕该特性,本项目将深入解析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观(尺度与粒度),提出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的多维表达框架,构建自然灾害时空风险评估的技术体系,制作自然灾害动态风险图。项目还将以河北省暴雨洪涝下农作物损失风险的时空差异分析为实例,制作相应的动态风险图,为当地农作物的防洪抗涝提供科学的依据。该研究对认识自然灾害风险动态分异特征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恰当评价和有效管理灾害风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自然和社会现象,自然灾害风险并非静态不变,它会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呈现出差异。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差异研究对认识自然灾害风险动态分异特征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恰当评价和有效管理灾害风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围绕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性,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出发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在理论层面,研究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时空尺度理论,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的二维表达框架和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综合区划模型;在技术层面,研究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出发,提出了基于损失和基于情景的自然灾害风险时空差异定量评估技术体系;在实证层面,研究以理论、技术框架为依托,从基于损失和基于情景两种角度出发,开展了四个实证研究,挖掘出了各实证研究区灾害风险的时空差异规律,实现了风险时空差异评估技术的全面展示。本研究完成了项目的预期目标,发表了13篇论文(SCI检索2篇,EI检索3篇,ISTP检索6篇),另有1篇已经接收,3篇论文外投,获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联合培养1名博士研究生,取得了理想的研究成果。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自然灾害风险的时空尺度效应分析与推绎技术研究—以农业旱灾风险为例
景区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及动态评估模拟
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城市多灾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以上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