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K-PD研究大川芎方不同途径给药取效差异相关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0200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郭建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钱大玮,尚尔鑫,吕高虹,王宇华,倪书茂,孙国玲
关键词:
组分效应关联研究鼻腔给药大川芎方PKPD模型
结项摘要

大川芎方是中医临床治疗偏头痛有效方剂,本项目前期研究以相同处方不同途径给药,结果显示鼻腔给药具有起效快、剂量低的特点,据此提出:大川芎方给药途径不同,取效物质不同,PK-PD特点不同,进行PK-PD研究可揭示其取效差异相关机理。本项目拟采用鼻腔与灌胃两种给药途径,以藁苯内酯、阿魏酸、天麻素等作为PK指标,以5-HT,DA,NE作为PD指标,建立多组分PK-PD模型,分析二者相关性,指证体内有效成分并进行验证,比较大川芎方不同途径给药体内有效成分组合及作用环节,揭示其组合方式与效应相关性规律,阐明大川芎方不同途径给药取效差异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为方剂多组分-效应关联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项目摘要

大川芎方是中医临床治疗偏头痛有效方剂,但其体内效应物质尚未明确。本项目前期研究以相同处方不同途径给药,结果显示鼻腔给药具有起效快、有效剂量低的特点,据此提出:大川芎方给药途径不同,取效物质不同,PK-PD特点不同,进行PK-PD研究可揭示其取效差异相关机理。本项目采用鼻腔与灌胃两种给药途径,以藁苯内酯、阿魏酸、天麻素等作为PK指标,以5-HT, DA, NE作为PD指标,建立多组分PK-PD模型,比较大川芎方不同途径给药体内有效成分组合及作用环节,阐明大川芎方不同途径给药取效差异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为方剂多组分-效应关联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在本项目3年的研究工作中,(1) 为了更加准确的选择体内PK研究指标性成分,首先开展了大川芎方体内外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ESI+模式下,大川芎方提取液中的23个色谱峰,14个来自川芎,2个来自天麻,7个共有成分;在ESI-模式下,大川芎方提取液中的21个色谱峰,13个来自川芎,5个来自天麻,3个共有成分。应用MSE与质量亏损过滤技术鉴定了大川芎方在家兔血浆中藁本内酯及天麻素两个主要有效成分的代谢物,检测到藁本内酯的原型及其氧化脱氢、羟基氧化、水解反应的5个Ⅰ相代谢产物和1个半胱氨酸结合Ⅱ相代谢产物;天麻素脱烃基、脱甲氧基的2个Ⅰ相代谢产物和2个乙酰化、氨基酸给合的Ⅱ相代谢产物。(2) 建立了透析液中大川芎方多成分藁本内酯、阿魏酸、天麻素等成分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并采用本方法对大川芎方及其挥发油部位鼻腔/灌胃给药后脑微透析液中以上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大川芎方挥发油部位鼻腔给药后,藁苯内酯可以快速进入脑部并可迅速起效。以上结果也表明鼻腔给药途径与常规给药方式相比具有快速吸收、起效的优势。大川芎方挥发油部位灌胃给药后,藁苯内酯并未测出。(3) 建立透析液中5-HT, DA, NE等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5-HIAA, DOPAC, HVA的HPLC-ECD,柱前衍生化HPLC-荧光及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偏头痛大鼠模型给予大川芎方提取物前后脑内神经递质进行分析。(4) 以大川芎方主要成分藁本内酯,神经递质5-HT及其代谢产物5-HIAA为指标,同时定量分析大鼠脑透析液中外源性药物成分及内源性成分变化,建立大川芎方鼻腔给药PK-PD模型。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3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4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6
发表时间:2021
5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

批准号:30672669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周莉玲
学科分类:H32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中药鼻腔给药系统脑靶向性PK-PD结合模型研究

批准号:30801551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晏亦林
学科分类:H3206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滋肾通关方PK-PD相关性研究阐释中医“反佐”配伍的作用机理

批准号:8160331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顺
学科分类:H3207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基于PK-PD模型的葛根芩连结肠靶向给药系统药效物质基础及制备工艺研究

批准号:8166066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文
学科分类:H3206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