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蝽是一类与人类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昆虫,大多为森林、草原和农田的害虫,少数种类如大眼长蝽则捕食其它有害生物,为优良的天敌昆虫。蒙古高原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环境类型多样,包括了草原、荒漠、森林、湿地等自然景观,孕育有丰富的长蝽资源,但迄今为止未见系统报道。而且,长蝽种间分异大,以其为对象进行生物地理及系统发育研究,探讨该类群在蒙古高原的起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课题将开展分类及修订工作,包括编制名录、已知种的补充记述、纠正原有分类处理中的不当、记述新发现的种类、编制分属种检索表、提供属种的分布、寄主、生物学特性等、核查部分种类模式标本,使蒙古高原长蝽科昆虫形成一个完整可靠的体系,进而进行支序系统学研究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物种地理分布数据库、分布图、生态生物地理及区系特点分析)。
该项目开展了蒙古高原长蝽科昆虫的分类学、生物地理学及系统发育的研究。分类学部分记载蒙古高原长蝽科昆虫11亚科6族38属88种,其中包括1个蒙古高原新纪录属Gastrodes Westwood, 1840,1个蒙古高原新纪录种Gastrodes grossipes grossipes (De Geer, 1773);指出了1项错误鉴定:原记载于内蒙古的Nysius ericae groenlandicus (Zetterstedt, 1838)基于错误鉴定,实为Nysius ericae ericae (Schilling, 1829);增加了新的分布地点;编制了蒙古高原地长蝽科昆虫名录,编制了蒙古高原长蝽科昆虫数据库;对已知种类进行补充描述;进行了雄性外生殖器比较形态学研究;编制了分属种检索表。在生物地理学研究部分利用GIS技术绘制了蒙古高原小长蝽科昆虫的地理分布图;分析了蒙古高原长蝽科昆虫在世界区系中的分布特点。系统发育研究部分以蒙古高原长蝽科高级阶元为研究对象,选取成虫外部形态特征、雌、雄生殖系统的特征及若虫特征进行支序系统学研究,探讨阶元之间亲缘关系,建立较为客观的分类体系。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使蒙古高原长蝽科昆虫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准确的体系。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步甲科截翅类昆虫分类、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中国和越南霜扁蝽亚科昆虫的分类研究
澳大利亚沫蝉总科(半翅目)昆虫的分类、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中国尖胸沫蝉科(半翅目:沫蝉总科)昆虫的分类订正、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