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盐碱地柽柳成林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80705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孙瑞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晓改,刘梦帅,赵会成,张琳琦
关键词:
群落功能演替生物信息学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结项摘要

Chinese tamarisk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measur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aline-alkali land in the coastal area, but most studies on its ecological effects mostly focuses on the changes of soil properties, and most of them are based on single-sampling surveys,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in soil properties and microbial succession during its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are little known.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of improving the coastal saline-alkaline lands of Chinese tamarisk in Haixing,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were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stage of Chinese tamarisk setup procedure (0 year, 2 year, 5 year, 8 year and 12 yeas) throug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and functional prediction methods to elucidate the succession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function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amarisk. Combined with soil properti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es of soil properties and the succession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functions will be analyzed. This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microbiological mechanism of ecosystem changes caused by Chinese tamarisk and provide guidance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Chinese tamarisk in reclamation of saline and alkaline land.

柽柳种植是滨海盐碱地改良常用的措施之一,但对于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土壤性质的改变,而且大多基于单次采样的调查研究,对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土壤性质的动态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缺少系统性研究,然而柽柳种植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和微生物响应机制的研究,对于揭示柽柳种植引起的土壤生态系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海兴县中科院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示范区中的柽柳引种改良滨海盐碱地实验为平台,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功能预测方法研究不同种植年限(0年、2年、5年、8年和12年)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变化,以阐明柽柳发生、发展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演替规律,同时结合土壤性质的变化,探讨土壤性质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间的相互关系,为揭示柽柳种植引起的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微生物学机制、提升柽柳改良滨海盐碱地的生态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以海兴县中科院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示范区中的柽柳引种改良滨海盐碱地实验为平台,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功能预测方法研究了不同柽柳种植年限(0年、2年、5年、8年和12年)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变化,结果发现土壤古菌、细菌和真菌呈现不同的演替趋势,古菌多样性逐渐降低,而细菌和真菌多样性逐渐升高,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微生物群落演替主要与土壤盐分含量有关,土壤盐分的逐渐降低导致土壤环境对微生物的环境过滤作用逐渐降低、环境选择压力减小,形成了有利于更多微生物种群的生存,这也是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滨海盐碱地古菌群落主要已耐盐和嗜盐菌为主,盐分的降低使得这类微生物难以生存而大量衰亡,但同时又没有更多的古菌种类迁入,导致了古菌群落多样性的降低;同时由于盐分的降低,确定性过程在微生物群落构建中的作用逐渐降低,而随机性过程的贡献逐渐增强;通过对微生物种群生态功能的预测发现,自养型微生物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提高,而自养型微生物则主要降低,微生物群落由偏自养型逐渐演替为偏异养型,这与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机碳的提升有关。以上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滨海盐碱地微生物的不同演替模式及其主要驱动机制,说明了柽柳的种植不但显著改善了滨海盐碱的肥力状况,同时也使微生物群落由海洋型向陆地型演化,形成了更有利于农业生态的土壤和微生物生态特征,这为我们进步应用柽柳来提升滨海盐碱地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价值提供了良好数据支撑。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孙瑞波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赤泥自然成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及成土机制探究

批准号:4170130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曲洋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天津滨海盐碱地土壤碳酸盐转化的研究

批准号:4140126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杨黎芳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鄱阳湖植被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变化及微生物响应机制

批准号:31460147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江玉梅
学科分类:C0311
资助金额:4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莠去津强化生物降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

批准号:41001152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王军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