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棱胶囊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分子信号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57400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7.00
负责人:曹立幸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梁雪芳,孙静,王智园,石一鸣,陈伟英,马媛媛,郑玮琳,梁倩君
关键词:
分子机制血管生成子宫内膜异位症莪棱胶囊
结项摘要

The goal of this project is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 of Eleng (capsule) for endometriosis (EMs). EM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health problems of human seen in obstetric clinic. Attachment, aggression and angiogenesis are considered as its main pathogenic mechanism. Established evidence has proven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is medicinal formula for the treatment of EMs. Our preliminary studies suggest that treatment of this formula inhibit aggressive potency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expression of EMs cells. Therefore, we speculate that Eleng formula targets TLR4/NF-κB and VEGF-regul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to inhibit angiogenesis of relocated endometrial cells. Accordingly, the current project is designed to identify the molecular details of Eleng medicinal formula for the modulation of angiogenesis through the pathways of TLR4/NF-kB and VEGF. It is anticipated that resultant outcomes will help us to clarify the molecular basis of pharmacotherapeutic efficacy of Eleng formula, and will facilitat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EMs.

本课题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探讨中药莪棱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的分子药理学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妇科临床常见疑难病。“黏附”、“侵袭”和“血管生成”的“3A”过程被认为是其主要病理机制。前期工作证实莪棱胶囊对该病症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初步研究显示其可以降低异位内膜侵袭能力以及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为此,我们推测其主要作用于TLR4/NF-κB与 VEGF所介导的信号传导,最终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血管生成。故本课题拟以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与病人来源的子宫内膜细胞的体外细胞培养模型,应用组织与分子病理学方法和基因芯片分析技术相结合等研究手段,确定莪棱胶囊对TLR4/NF-κB与VEGF相关联的血管生成信号通路的分子调控机制。预期结果有助于明确莪棱胶囊药理作用的分子基础,促进临床上进一步完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项目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疑难病,中医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独具优势。本课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探讨中药莪棱胶囊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子药理学机制。通过体内外实验,充分运用转录组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技术,深入探讨莪棱胶囊的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子作用机制,以明确其重要的作用靶点。.本课题依据研究计划书,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药物研究方面,运用UPLC-Q-TOF/MS等色谱-质谱技术,对莪棱胶囊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分析供本课题研究所用的莪棱胶囊制剂以及相关的含药血清成分,取得其主要成份的指纹图谱,进一步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为明确莪棱胶囊主要化合物的调控网络及整体作用机制提供基础。2.运用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样本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样本开展高通量测序研究,获取患者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转录组学特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转录组学研究方面,研究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与与炎症免疫应答、趋化因子、激酶途径(MAPK信号通路)、上皮间质转化,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动物模型转录组数据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反应疾病发生发展过程。3.体内实验方面,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动物模型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结果提示莪棱胶囊能抑制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细胞中VEGFA、VEGFC、NF-κB、TLR4、α-SMA等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病灶局部微血管密度。转录组差异基因分析提示,莪棱胶囊对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可能与炎症免疫,肌动蛋白和细胞骨架等GO途径相关,可调控MAPK信号通路、Apelin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上皮-间质转化,细胞骨架等过程,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4.体外实验部分,成功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原代细胞模型,莪棱胶囊可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从而抑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与上皮间质转化、炎症免疫、血管生成等多途径密切相关;在体内体外实验研究结果提示,莪棱胶囊可通过多靶点调节炎症免疫、上皮间质转化等过程,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本研究为明确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3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DOI:10.11999/JEIT210095
发表时间:2021
4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5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曹立幸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Notch1/DLL4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批准号:81701415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何泓
学科分类:H041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脂氧素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机制

批准号:81571418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陈琼华
学科分类:H041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内皮抑素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抗血管生成的研究

批准号:30672219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刘彦
学科分类:H041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三棱-莪术通过调控FABP4表达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配伍机制研究

批准号:81803822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刘姣
学科分类:H3215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