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藏北高原已建立的自动气象塔站网获得的地面风温湿梯度、辐射平衡4分量及土壤热流和温湿度剖面长期观测资料,采用能量平衡法计算并建立地面加热场及其感热和潜热组分序列;分析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及其组分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估计该地区总体平均的地面加热场强度及其组分构成。同时,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的等压面位势高度场或气象站地面气压观测资料,计算并建立能够反映高原季风强度和变化的高原季风指数序列;分析地面加热场强度及其组分构成与高原季风指数之间的关系,以期对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在高原季风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机理有一个深入地刻画和定量地理解,为深入探索青藏高原热力异常可能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为我国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藏北高原地面热源长期变化及其对高原季风系统的热力影响研究
藏北高原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及其对亚洲季风的影响和响应研究
藏北高原高寒草甸关键地表特征参数的确定及其在陆面模式中的应用
青藏高原春夏季土壤湿度热力效应及其对东亚夏季风和季风降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