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氮素调节及(14)C等技术研究了小麦开花后氮氮素吸收的基因型差异、对碳代谢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大穗绿熟型小麦品种莱州953开花后氮吸收潜力高,对籽粒蛋白质的贡献大。首次提出开花后氮素吸收能力受库大小的反馈调控的观点,受到国际同行重视。氮素代谢水平虽然影响到开花后碳供应水平,但籽料碳供应可能不是导致绿熟型品种灌浆速度慢的初始原因。超高产小麦品种虽然具有源强、库大的特点,但二者之间仍存在生理制约,开花后过强的氮吸收、同化能力容易导致籽粒灌浆速度慢,结实不饱满。这是超高产育种的改良目标,也是需阐明的关键生理问题。本研究培养博士1名,发表文章3篇,国际刊物接受1篇。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高产小麦氮-硫互作代谢和调控机制与氮硫营养利用
灌浆温度对水稻贮藏蛋白合成与籽粒碳-氮代谢互作的影响机理
基于强化污泥堆肥系统生物同化固氮作用的碳、氮代谢互作机制研究
小麦粒重基因TaGW2三个位点的遗传效应与互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