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腔叠层滑焊成形方法及其沉积效应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17534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0.00
负责人:伍晓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深圳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罗烽,程蓉,黄桂坚,彭太江,梁雄,徐斌,何培乾,凌世全
关键词:
LOM微模具电阻焊微细加工
结项摘要

本课题首次提出一种微型腔金属箔叠层滑焊成形方法,可应用于具有复杂三维微结构型腔模具的制造。前期基础试验研究证明该方法与目前占据主流地位、基于深层光刻和微电铸的UV-LIGA等工艺方法相比,可以制作强度高、材质与基体一致或接近的真三维微结构型腔,无深宽比限制,且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本课题针对金属箔叠层成形过程中出现的"滑焊沉积效应"现象,采用多相流数值模拟结合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电、热、磁、力物理场的耦合作用、围绕沉积相的传热传质流场中的多界面追踪问题、"二次熔核流动"和沉积相布局沿高度方向的"波浪形变化"规律,从根本上揭示"滑焊沉积效应"机理是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解决长期困扰微模具制造技术领域的三维微结构型腔模具的制作问题,形成微型腔金属箔叠层滑焊成形的完整方法体系,提升我国在微模具制造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项目摘要

本项目首次提出一种微型化金属箔叠层成形方法,简称Micro-DLOM工艺。Micro-DLOM可应用于制作强度高、材质与基体一致的三维微结构型腔,无深宽比限制,且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构建了飞秒激光切割与微细电阻滑焊组合工艺平台,飞秒激光的切割精度可达±1μm,而微细电阻滑焊的叠层成形精度最高可达±0.5μm。针对金属箔叠层成形过程中出现的“沉积效应”现象,分别以铜和钨为滑焊电极材料,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电热物理场的耦合作用、围绕沉积相和沉积相布局沿高度方向的“波浪形变化”规律,从根本上揭示了滑焊沉积效应机理。..作为拓展研究,本项目还构建了电火花线切割与真空压力热扩散焊组合工艺平台,将Micro-DLOM工艺用于三维微电极的叠层成形,并将三维叠层微电极应用于微细电火花加工从而获得高性能的整体式三维微模具。..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以解决三维微结构型腔模具的制作问题,形成微型腔金属箔叠层成形的完整方法体系。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2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3

双粗糙表面磨削过程微凸体曲率半径的影响分析

双粗糙表面磨削过程微凸体曲率半径的影响分析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1.017
发表时间:2017
4

计及焊层疲劳影响的风电变流器IGBT 模块热分析及改进热网络模型

计及焊层疲劳影响的风电变流器IGBT 模块热分析及改进热网络模型

DOI:10.19595/j.cnki.1000-6753.tces.151503
发表时间:2017
5

电沉积增材制造微镍柱的工艺研究

电沉积增材制造微镍柱的工艺研究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21.05.009
发表时间:2021

伍晓宇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海洋结构物摩擦叠焊单元成形过程研究

批准号:5110900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高辉
学科分类:E11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激光拼焊管内高压成形机理研究

批准号:50575051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刘钢
学科分类:E0508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叠层薄板结构电阻点焊动态传热机理及其尺度效应研究

批准号:5167533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张延松
学科分类:E0508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异质金属叠层板多场耦合的复合双点渐进成形方法与界面同步变形/连接机理

批准号:5167533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陈军
学科分类:E0508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