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直面缺氧这一日趋严重的重大环境与生态问题,瞄准科学前沿,立足现有研究基础,以河口缺氧及其形成机制为切入点,以碳、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为突破口,选择珠江口为研究区域,注重其中的伶仃洋和黄茅海的比较研究,通过历史资料的收集-现场走航高分辨采样与观测-定点连续观测-受控模拟实验-综合分析,研究珠江口的缺氧和高pCO2与有机物耗氧呼吸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以及水文动力条件的关系,揭示珠江口缺氧区的时空分布格局,探明其主要形成过程与机制,估算缺氧区温室气体的释放通量,从理论上探索碳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机制,为区域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基础。本项目还将以耗氧呼吸、硝化/反硝化的反应计量入手,有利于河口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定量,可望在河口化学的研究思路与手段方面有所突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珠江口水体酸化与缺氧的耦合机制
干旱绿洲区核桃/小麦间作系统水热碳氮过程与耦合模拟
物理过程调控的珠江口缺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