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中生代四川盆地西北部的边缘构造带经历了强烈的逆冲推覆和走滑构造变形,相邻盆地与此同时发生了明显的基底沉降和接受了大量的沉积物。边缘构造带强烈的变形和由此而导致的挤压和压扭性沉积盆地的形成反映华北和华南地块在晚中生代时期仍继续汇聚,造成其结合部位地壳的明显缩短。该项目拟通过对盆地边缘龙门山北段、米仓山构造带和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各种变形过程的详细分析,以及对盆地内部不同沉积相、相组合以及沉积体系发展的深入研究,同时结合断层年代学和物源分析结果,揭示四川盆地西北部晚中生代时期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并进一步恢复华北与华南地块在碰撞期后的陆内汇聚历史。该项目的研究不仅可使我们对中国大陆中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也将促进对秦岭构造带、龙门山构造带、以及陆内变形过程中盆-山关系的深入理解。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地铁曲线接收段盾构近距离斜穿既有车站施工风险控制———以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下穿既有1号线广西大学站为例
100MN液压锻造机预紧组合式机架的有限元分析
Inconel625 高温合金J-C 本构建模
兴蒙造山带东段清河镇构造混杂岩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演化
下扬子区中生代斜滑活动带沉积作用及构造背景
西秦岭印支期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演化及其构造环境
华南长乐-南澳构造带晚中生代岩体侵位及其构造背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