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地域空间重构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90121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8.00
负责人:惠怡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北大学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空间重构乡村地域系统黄土丘陵沟壑区
结项摘要

Villages in the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are undergoing drastic transformation. It is urgent to scientifically diagnose their state,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clarify the path of spatial restructuring. This study chooses Yanchang and Mizhi County as typical case areas, discuss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rural regional state analysis as well as spatial restructuring according to the logical axis of“space analysis-space destructuring-space restructuring”and analyzing rural regional state from five aspects which are the location, type, level, structure and form of a villag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based on the man-land areal system. Furthermore, destructuring rural space into produced , 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 which are used to analyse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pattern of rural areas and their coupling mechanism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basic units of rural space in addition to explor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rural spatial restructuring. The project can construct a spatial research paradigm of rural area theoretically and provide theories as well as methods for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planning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loess gullied-hilly region practically.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正在剧烈转型之中,迫切需要科学诊断其状态,分析发展方向,明确空间重构路径。本研究选择延长县和米脂县两个典型案例区,按照“空间分析-空间解构-空间重构”逻辑轴线,探讨乡村地域状态分析与空间重构的理论与方法。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基础,从乡村区位、乡村类型、乡村水平、乡村结构和乡村形制五个方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乡村地域状态;进而,将乡村空间解构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个维度,剖析乡村地域三生空间格局及三维空间的耦合机制,确定乡村空间基本单元,探讨乡村空间重构的理论与方法。项目预期理论上可构建一个乡村地域空间研究范式,实践上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城乡融合、精准扶贫、乡村规划和乡村振兴等提供理论与方法。

项目摘要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地域空间重构须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时空关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乡村空间系统的演替关系;二是动静关系,静态分析是动态分析的基础,动静关系是对系统演化的深入认识;三是内外关系,内部动力与外部推动间的协同关系决定着演变的性质、速度、方向和途径。本研究形成了三项科研进展,每项都是对以上三大关系认识的深化。解决并理顺三大关系,乡村地域空间重构就能够认清方向、理清途径、明确方法。.(1)构建了乡村地域系统状态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静态的系统空间状态可以从区位、类型、水平、结构以及形制五个维度认识,五个维度之间具有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其演化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状态及其发展转型息息相关。研究首先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方面构建了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框架,并提出分类发展策略;其次,以米脂县龙镇为例,对乡村聚落形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采用熵和耗散结构理论,从区位、类型、水平、结构和形制五个维度选取指标量化乡村地域系统有序性,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分析思路。.(2)建立了适应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乡村空间重构理论与方法,构建时间与空间相统一的乡村空间重构优化模式。首先,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下的乡村群发展路径;其次,构建了基于“三生耦合”的乡村空间重构优化模式,也就是以“三生耦合”的乡村群为村镇空间场,确定乡村振兴极,最终形成城乡一体的城乡基础网。.(3)通过各级各类乡村规划实践,提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空间重构模式下的乡村规划方法与振兴范式。近年先后探索完成了《米脂县乡村群划分规划》(主持)、《庆阳市西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参与)、《甘肃省环县曲子镇国土空间规划》(主持,正在编制)、《甘肃省环县曲子镇西沟村村庄规划》(主持)、《环县曲子镇楼房子村村庄规划》(主持)等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规划实践项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3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DOI:10.11896/jsjkx.201100031
发表时间:2021
4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DOI:10.13249/j.cnki.sgs.2020.08.003
发表时间:2020
5

近代租界城市日常空间生产与演化 以天津英租界休闲空间为例

近代租界城市日常空间生产与演化 以天津英租界休闲空间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1

惠怡安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地形空间频率层次性研究

批准号:4130128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王春梅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空间尺度地貌单元水沙耦合机制

批准号:4130129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王玲玲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质量的空间变异与尺度效应研究

批准号:40401001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王军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演变与水土流失机理

批准号:90102018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傅伯杰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10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