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在陆地径流系统和海洋环流系统间起重要的连接作用,是陆源污染物向海转移的特殊过渡区域。针对河口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日趋严峻的重大环境问题,选取受PAHs污染较重的珠江虎门河口为研究靶区,收集河口动力历史资料,布设虎门固定采样和水文同步测验断面,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逐月垂线3层水样采集和表层沉积物采样,定量分析虎门河口水柱垂线不同水层PAHs的浓度、组成、来源及其季节变化,结合现场水文同步测验,以河口动力结构作为切入点,着重从动力机制上探讨在不同季节河口类型转变过程中,不同动力结构条件下PAHs的输入、迁移和交换等河口行为,建立河口环流、盐淡水混合等对PAHs河口行为的内在联系,进而探讨PAHs由陆向海转移过程中河口所起的特殊过滤效应,以及PAHs在河口环境中的归宿问题,为河口PAHs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河口是污染物从陆源向海洋输运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的探讨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有毒污染物在河口环境中的污染行为与迁移转化规律,本研究选取了珠江虎门河口作为研究区域,以PAHs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11年1月至12月,逐月12次对珠江虎门河口固定点(113.60E,22.80N)进行样品采集,分别采集不同深度的5层(表层、0.2H、0.6H、0.8H、底层, H为水深)海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结果表明:(1)虎门河口冲淡水中自由溶解态的Σ66 PAHs在1、2月份(枯水季)时候的浓度最低,而在8月份(丰水季)的时候浓度最高;(2)虎门河口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是PAHs在输运过程中的主要载体,特别是细颗粒中粒径相对较大的悬浮颗粒物(GF/D, >3 μm);(3)PAHs在虎门河口的分布受河口水动力影响,包括径潮相互作用、盐淡水混合等,其中自由溶解态Σ66 PAHs和GF/D悬浮颗粒物(>3 μm)在0.8 h水层中的平均含量最高(26.02%、25.68%);而对于GF/F悬浮颗粒物(<3 µm、>0.7 µm)而言,Σ66 PAHs在底层的平均浓度最高,占总含量的25.49%;(4)虎门河口各环境介质中PAHs的污染来源主要为原油污染,特别是表层沉积物以及GF/F悬浮颗粒物,只有少数几个水中自由溶解态以及GF/D悬浮颗粒物的PAHs样品中是混合来源或者是燃料燃烧来源。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动力结构PAHs河口行为过程,探讨了PAHs在河口特殊环境中的转移和归宿,为径潮动力控制的河口PAHs的治理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珠江河口红树林区多环芳烃(PAHs)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新型污染物氯代多环芳烃在珠江河口及近岸环境中的生成机制与环境行为研究
珠江虎门潮优型河口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动力机制
典型河口系统多环芳烃多界面归趋机理与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