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性味苦凉、微寒、归肝胆实经,具有和表解里、舒肝利胆、退热升阳之功。柴胡皂苷是其主要化学和活性成份,虽在《本经》中列为上品,其毒副作用不断被认识,如《幼科要略》中"柴胡劫肝阴"有记载。目前相关毒性报道日益增多尤以日本大规模"柴胡中毒事件"为甚,并指出其肝毒性与柴胡原浆毒有关。我们发现不同基源、炮制和提取方法的柴胡样品其柴胡总皂苷、柴胡皂苷a含量与和急性毒性大小呈正相关,柴胡总皂苷小鼠口服LD50为4.5g/kg,大鼠给柴胡30天可致肝功异常。.在GLP条件下观察柴胡总皂苷对大鼠体内肝毒性反应程度、毒性靶点及损害可逆性,采用生化学、病理学、酶学、分子生物学、基因芯片等技术阐明柴胡总皂苷体内肝毒性途径和基因应答机制,赋予"柴胡劫肝阴"一个现代科学内涵,探求柴胡总皂苷毒效相关性;建立一套中药体内肝毒性的研究规范和评价体系,为合理用药提供对策和依据,保持学术前瞻性,促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柴胡总皂苷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
基于柴胡降脂保肝与肝脂毒性的“毒-效-证-物”关联特性研究和脂质代谢网络构建
基于体内过程的延龄草总皂苷抗老年痴呆研究
狭叶柴胡与内生真菌代谢交流对柴胡皂苷合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