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近研究证实,早期复极(ER)综合征与部分特发性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但其间的电生理机制仍不清楚。申请人在对前期研究结果和高危ER亚型心电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演出高危ER亚型的左心室下侧壁异常早除极假说,并拟通过以下研究内容对其进行验证。基础部分:通过对犬的左心室心内/外膜进行三维激动标测和三维单相动作电位标测,探讨左心室下侧壁心内膜下局部心肌程序性期前除极±迷走神经刺激对其心电特征、左心室下侧壁除极/复极过程及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临床部分:通过对高危ER患者、合并左侧房室旁路的良性ER患者及无ER的单纯左侧房室旁路患者进行左心室心内膜三维接触性密集标测,明确高危ER患者是否存在早期除极部位的异常及其潜在的致心律失常基质。本研究假说在理论上能够合理解释高危ER亚型的心电学特征及其致心律失常特性;如进一步获得实验数据的支持,将对阐明高危ER和心脏性猝死之间密切相关的机制提供重要证据。
有研究证实,早期复极(ER)综合征与部分特发性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但其电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通过对犬的左心室心内、外膜进行三维激动标测和三维单相动作电位标测,探讨了左心室下侧壁心内膜下局部心肌程序性期前除极±迷走神经刺激对其心电特征、左心室下侧壁除极/复极过程及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以及通过对高危ER、左侧显性房室旁路患者和左侧隐匿性房室旁路患者进行左心室心内膜三维接触性密集标测,探讨高危ER患者早期除极部位的异常及其潜在的致心律失常基质。主要发现:1)左心室下侧壁程序性期前除极±迷走神经刺激可导致下侧壁导联除极及复极异常;2)左心室局部心肌除极及区域性复极异常可导致功能性传导障碍,利于2相折返的形成,为ER现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维持奠定了电生理基质,且心律失常易感性与QRS形态、J波幅度等心电学指标相关;3)高危ER患者存在左心室异常早除极及潜在的致恶性心律失常基质;4) 左侧显性房室旁路是左室异常早除极的天然模型,其激动异常可增加心室易感性,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左室除极异常可能为高危ER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基质。科学意义:本研究结果对于ER危险分层、认识高危ER与心脏性猝死之间密切相关的基质有重要参考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不同交易收费类型组合的电商平台 双边定价及影响研究
计及焊层疲劳影响的风电变流器IGBT 模块热分析及改进热网络模型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早期复极人群心源性猝死的机制与危险分层
RAS差异表达在正常和肥厚左心室跨室壁复极异质性形成和改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α受体激动对心肌延迟后除极的影响
早期复极个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分子遗传和心电参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