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药物同载时序性控制释放体系构建及肿瘤抑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10310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任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申长虹,刘晓民,邓集杰,柳朝永,钱小敏,刘贵高,史振东
关键词:
时序性控制释放金纳米空心球化疗化疗增敏基因
结项摘要

提高术后化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一直是恶性胶质瘤临床治疗追求的目标。基因治疗联合化疗可实现化疗增敏,而时序性控制释放是控制联合用药效果的关键因素。微RNA(microRNA)的单击多靶效应可逆转化疗耐受,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microRNA-21抑制剂基因治疗联合紫杉醇可使IC50降低5-7倍,实现化疗增敏,但也存在着用药时序问题。因此本项目拟设计"可时序性控制释放的基因/药物同载体系",在寻找联合用药的最佳抑制效果时间点及投药顺序后,设计以金纳米空心球为基础的基因/化疗药物同载体系,以近红外激光控制基因与药物时序性释放,研究对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和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调控以及小鼠体内的靶向治疗效果。以金纳米空心球为基础的同载体系,将基因治疗、化疗和热疗三者集一体,并实现了基因、药物时序性控制释放,达到最佳的肿瘤治疗效果。

项目摘要

化疗耐药是肿瘤临床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microRNA基因治疗协同化疗实现化疗增敏是当前癌症研究的热点问题。基因与化疗药物的施药顺序、用药间隔对肿瘤抑制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设计合理的用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课题研究表明,对于不同遗传学背景的细胞系,miR-21基因治疗联合化疗药物需要不同的施药顺序,才能达到最优的肿瘤抑制效果。对PTEN野生型的LN229细胞,miR-21抑制剂(miR-21i)和化疗药物同时给药可实现最佳的协同作用;而对缺失PTEN或PTEN突变的U87和U251细胞,miR-21i预处理4小时后加入化疗药,细胞抑制效率最高。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本课题组进一步设计并构建了不同的共投递体系。.针对需要同时用药的细胞系,本课题组通过开环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点击化学的方法,合成了AB3、(AB3)2、(AB3)3三种结构的星形超支化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2-(二甲胺基)乙酯(PLA-PDMAEMA)共聚物,实现了miR-21i和阿霉素(Dox)的体内共投递。其中,具有(AB3)3型结构的星形共聚物miR-21i转染效率是商业转染试剂PEI的2.5倍,药物包载率达17wt%,细胞毒性低,实现了化疗增敏和最佳的肿瘤抑制效果。.针对需要时序用药的细胞系,本课题组通过的硫醇化作用合成聚酰胺-氨(PAMAM)修饰的金纳米球(AuPAD),共投递miR-21i和Dox。AuPAD/21i复合物进入细胞后,miR-21i首先释放,转染4小时后,激光照射使得Dox药物光响应释放,实现了基因/药物在细胞水平上的时序控制释放。相对于游离药物组,时序释药组细胞药物半数抑制浓度降低了8-10倍,较同时加药组降低了2倍,更好的抑制肿瘤的体内外生长。.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多功能纳米药物对肿瘤联合治疗的报导,但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等方面的局限,极大的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本课题设计并构建以生物体自有分子-血卟啉为基础的可直接用于临床注射的肿瘤靶向光动力纳米药物HPPD,将纳米技术、化疗及光动力疗法有效结合,高效携带具有共轭结构的抗肿瘤药物Dox,药物半数抑制浓度降低12倍,并且在光照响应下有效的抑制肿瘤的体内外生长。且设计的纳米药物HPPD生物安全性高,可降低Dox诱导的心脏毒性,为未来临床纳米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3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4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双重响应的基因/化疗药物共载时序释放纳米递送体系靶向抗肝癌研究

批准号:81371671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王银松
学科分类:H2809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DNA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刺激响应控制药物释放

批准号:21775062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时鹏飞
学科分类:B0404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具有靶向及肿瘤细胞内特异释放性能的聚多肽胶束类基因药物共传递体系

批准号:5140320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郭兆培
学科分类:E0308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刺激响应性树枝形分子囊泡的构建、自组装及药物控制释放行为研究

批准号:21404001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方敏
学科分类:B0110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