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高效电催化转化:从机理研究到催化剂设计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87207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6.00
负责人:陆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晧晨,李晶,何铭,李春松,王雅宁
关键词:
原位表征密度泛函计算合金催化剂催化剂设计表面增强
结项摘要

The conversion of greenhouse CO2 emissions to benign molecules imposes major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because CO2 is a fully oxidized and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molecule. A suitable catalytic material for CO2 reduction is essential to achieve a cost-effective proces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selectivit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the required electricity may be obtained at a low cost from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wind, solar, and tides. Recently,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converting CO2 to CO or HCOOH. However, the conversion of CO2 to more value-added, energy dense products (e.g. C2H4, C2H5OH, C3H7OH etc.) are still hindered by the lack of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s (e.g. reaction paths and reaction intermediate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associated reaction nature. Being deficient in scientific guidance, current research efforts towards catalytic materials selective to C2-C4 products are mostly based on trial and error methods. This proposal aims to develop a set of guiding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CO2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ts selective to C2-C4 products through the interplay of a) in-situ mechanism study at reaction interface, b) DFT computational prediction and well-defined experimental modelling verification and c) nanostructured high-performance catalytic materials design.

使用从可再生能源中获得的电能,将CO2转化成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项非常有意义能源转化工作。目前学术界在将CO2电催化转化为一些简单分子(如CO和HCOOH)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由于缺乏反应机理的认识(如反应步骤和反应中间体的不明确),现阶段还没有任何工艺能够高效地将CO2转化为价值、能量密度更高的产物(如C2H5OH,C3H7OH等),同时研究工作也局限于试错法而影响了进展。在此背景下,本课题拟通过(1)设计并搭建在原位电催化环境下的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配合先进的电化学、动力学表征手段,探究实际反应条件下的反应机制和动力学特征;(2)使用考虑电势和电解液影响的DFT模型计算探索反应机理并预测高性能的双金属催化表面;(3)制备定义良好的实验模型验证计算预测的催化表面,在实验和计算的互动中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最终获得高效的催化表面和先进纳米结构的催化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获得高性能。

项目摘要

该研究课题主要围绕结合“碳中和”与新能源应用结合的CO2电催化转化过程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通过发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模型计算,原为谱学表征和定义良好的实验模型,探究CO2电催化转化过程的反应机制、催化表面和反应界面的构效关系,在此基础上研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材料,并设计和开发高效的反应方式和反应器。我们在该课题研究期间累计发表SCI论文25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Science Advance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在该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发展了可以考虑电极的真实电势和电解液影响的DFT计算模型,发展了与真实反应条件一致的原为谱学表征反应池(论著,设计并制备了定义良好的模型催化剂,首次对CO2电催化转化制多碳产物的绝速步、反应级数、动力学、反应界面结构进行了切实可信的探究和阐明,为先进催化材料、反应方式的设计及反应器开发奠定了关键反应机理认识的基础。对目前学界中在CO2电催化转化研究中最具争议的两个关键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和证据:1. 氢氧根是否具有促进CO2转化至多碳产物的作用?我们通过模型催化剂和反应设计,结合表面增强的原位红外光谱表征,证明了氢氧根没有促进CO2转化至多碳产物的能力,过去观察到的“促进作用”源于电势标度尺的误用以及被忽视的阳离子效应;2. 催化材料表面的含氧物种是否具有促进CO2转化至多碳产物的作用?我们通过开发了CO2与氧化剂共电解的手段,成功在还原条件下实现了催化材料表面含氧物种的稳定,并证实了含氧物种确实有促进CO2转化至多碳产物的作用,同时发现了不同含氧物种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产生的不同影响该些问题的解决对学界在CO2电催化转化基础科学和应用的研究中进步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2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3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DOI:10.12068/j.issn.1005-3026.2019.06.009
发表时间:2019
4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DOI:
发表时间:2017
5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19.016
发表时间:2020

陆奇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二维材料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构效关系与高效电催化剂的理性设计

批准号:91845112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周震
学科分类:B0302
资助金额:76.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2

单原子分散合金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以及电催化二氧化碳转化的研究

批准号:21905204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李宇
学科分类:B05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二氧化碳到液体燃料的高效转化:基于Cu/Sn/Bi/碱性阴离子交换膜催化体系的设计和反应机理研究

批准号:91645110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乔锦丽
学科分类:B0815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4

高指数晶面结构Bi单原子层电催化剂定向还原二氧化碳到甲酸的构效关系和机理研究

批准号:22002131
批准年份:2020
负责人:楼耀尹
学科分类:B0205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