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CH4系指植物本身生成的CH4,不是厌氧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以前研究表明:在没有环境压力下,植物缺乏显著的植物源CH4排放;在环境压力下(例如,高强度紫外线辐射、70-80?C),植物组织或材料生成并排放显著的CH4。在地表大气中,高强度紫外线辐射和70-80?C温度不具普遍性,但夏季高温(30-40?C)、干旱、物理伤害(昆虫取食、农作物收割)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环境压力。本项目以华北地区非湿生植物(树木、小麦、玉米)为对象,应用组培、箱式法、涡度塔法、以及稳定同位素13C技术,研究夏季高温、干旱和物理伤害刺激植物源CH4排放。在实验室受控条件下,我们测定高温和干旱对树木幼苗CH4排放的影响,模拟它们的函数关系。在野外条件下,我们测定昆虫取食刺激的植物源CH4排放率和农作物收割引起的地表大气CH4浓度变化。实验结果对于估算区域(例如,华北地区)植物源CH4排放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甲烷可通过微生物的和非微生物的机理产生。相对于微生物甲烷,非微生物甲烷受到较少的理解。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报道植物源甲烷生成和排放,一个非微生物的机理过程,其结果一直在探讨中。本项目以中、旱生植物为对象,应用室内培养等方法,研究植物源甲烷。结果表明,环境压力,诸如高温和厌氧胁迫,刺激植物叶片生成并排放显著的甲烷。通过抑制实验、有氧-厌氧循环实验和动力学实验,证明植物叶片排放的甲烷是通过非微生物的机理产生的。通过有氧与厌氧条件下的比较实验和自由基实验,证明自由基在植物源甲烷生成中起到显著的作用。基于本项工作和以前研究的结果,我们建议植物根系的非微生物甲烷生成,植物源甲烷生成与植物生理代谢的关系是潜在有价值的研究内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植物甲烷排放特征
我国大气甲烷浓度时空变化的地面排放源解析研究
植物和土壤的非微生物甲烷生成和排放
有氧环境下中亚热带森林植物能否排放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