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生态学和化学计量学基本原理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和C、N、P等多重化学元素平衡,并且分析多重化学元素的质量平衡对生态交互作用的影响,尤其强调活有机体的主要组成元素C、N、P的关系。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不仅对土壤养分不断积累和持续供应及作物与微生物生命活动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对绿洲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进而为我国西部生态环境重建工作的科学评价提供依据。本项目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选择荒漠绿洲及绿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有限灌溉农田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植物残体-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作物"系统中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元素的转化与循环及此二者的关系,进而阐明元素转化与循环的生态化学计量学驱动力,为绿洲有限灌溉条件下土壤养分循环准备前期资料,也为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高和农业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养分限制的指示
半干旱黄土区不同轮作方式下农田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保护性耕作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耦合机制研究
氮沉降增加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