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广泛发育了中生代A型花岗岩,但是对这些A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本项目拟通过建立与完善锆石微区原位和全岩Li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锆石中Li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在岩石成因中的示踪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东部一些代表性中生代A型花岗岩的锆石及全岩Li同位素组成,通过锆石微区原位Li-O-Hf多元同位素体系综合示踪,结合岩相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和Li-Sr-Nd同位素组成资料,深入研究A-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为国际花岗岩研究提供新观察、新思路和新认识。
中国东部广泛发育了中生代A型花岗岩,但是对这些A型花岗岩的成因还存在不同的认识;特别是针对其中“低δ18O”A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还有很大的争议。Li同位素是一种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示踪工具,其应用领域涵盖了从地表到地幔的熔/流体与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行星的早期演化研究。本项目建立与完善锆石微区原位和全岩Li同位素分析技术,探讨了锆石中Li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在岩石成因中的示踪意义。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Li同位素在锆石中的扩散可以导致极大的Li同位素分馏,而锆石中心均一的δ7Li 值最有可能反映了锆石结晶时的岩浆同位素组成。因此,应尽可能选择大颗粒矿物中心进行Li同位素微区原位分析。本项目对中国东部六个典型的“低δ18O”A型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和Li-O-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除了东北碾子山 A型花岗岩有偏低的δ18O值(4.6‰),其他5个岩体的锆石-石英氧同位素在高温下达到平衡,且都落于地幔值范围,均不属于“低δ18O花岗岩”,不可能是蚀变洋壳重融的产物。碾子山花岗岩形成于年轻的地壳重融,岩浆演化晚期强烈的去气作用导致略偏低的δ18O值;崂山、桃花岛岩体中涉及到受交代作用的地幔或者下地壳源区;后石湖山、苏州、普陀山,为地壳基性岩重熔的产物,基性岩浆的底侵为其提供物源和热源。本项目的研究表明,在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锆石微区原位Li-O-Hf多元同位素体系示踪可以为A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提供有效的制约。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Natural Graphene Microsheets/Sulfur as Li-S Battery Cathode towards >99% Columbic Efficiency & 2000 Cycles
金属锆织构的标准极图计算及分析
中国中—东部A型花岗岩成因的锆石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湘桂粤燕山早期I型和S型复合花岗岩成因与锆石学研究
不同成因锆石的阴极发光标型特征研究
同位素测年工作中的锆石结构标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