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不能治愈,沙利度胺不仅作用于骨髓瘤细胞,而且作用于骨髓微环境,是近年来骨髓瘤治疗的突破性进展之一,但沙利度胺的具体抗骨髓瘤作用机制仍未阐明。我们拟在先前研究发现细胞色素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沙利度胺抗骨髓瘤效应的基础上,引入人肝微粒体代谢系统和CYP2C19特异性抑制剂奥美拉唑,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迁移实验、小管形成实验、奥美拉唑抑制实验,对沙利度胺与人肝微粒体蛋白温孵前后处理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和血管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研究CYP2C19在沙利度胺的代谢转化和诱导MM细胞凋亡以及抗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期望通过体外模拟沙利度胺的体内代谢过程,从沙利度胺代谢的角度探讨沙利度胺的抗骨髓瘤作用机制,为确定沙利度胺的活性代谢产物、开发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奠定基础,并为靶向CYP2C19增强沙利度胺的抗骨髓瘤效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该基金的资助下,我们从药物代谢的角度对沙利度胺抗骨髓瘤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包括2个方面:(1)沙利度胺原药或经人肝微粒体温孵后对MM细胞系细胞活力的影响,CYP2C19在其中发挥的作用;(2)细胞色素酶CYP2C19在沙利度胺体外抗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经过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果:(1)、沙利度胺原药对MM细胞活力无明显抑制作用,但与人肝微粒体温孵后明显抑制MM细胞活力;该抑制作用与诱导MM细胞凋亡增加有关。在共孵体系中加入CYP2C19特异性抑制剂奥美拉唑后,该效应被部分逆转,提示CYP2C19可能参与了沙利度胺的代谢转化过程。(2)沙利度胺原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活力无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凋亡比例也无明显增加,轻度影响细胞迁移,无抗小管形成作用;当与人肝细胞微粒体共孵后,沙利度胺明显抑制HUVEC细胞活力,并诱导凋亡细胞增加,明显下调细胞迁移力并抑制体外小管形成。细胞色素酶CYP2C19活性被抑制后,可减弱沙利度胺抑制HUVEC细胞活力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减低细胞迁移力和部分逆转抗小管形成的作用。.我们得到如下结论:沙利度胺直接的抗MM作用和抗血管生成作用需要人肝微粒体的代谢转化,细胞色素酶CYP2C19参与了这一过程。我们的研究具有如下临床意义: 引入人肝微粒体代谢系统研究了沙利度胺体外对MM细胞增殖与凋亡以及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提示沙利度胺的抗骨髓瘤作用可能是包括直接的诱导细胞凋亡和抗血管生成在内的多种机制参与的综合结果;CYP2C19参与了沙利度胺的代谢活化,为不同CYP2C19活性的病人采用沙利度胺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研究成果共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沙利度胺对角质形成细胞OSMR相关通路干预作用的研究
基于PET成像研究沙利度胺对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抑制作用
沙利度胺对系统性硬化病炎症和纤维化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Aiolos小分子抑制剂沙利度胺对肺癌转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