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感热通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影响的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0905027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周连童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刘永,富元海
关键词:
年代际变化感热通量降水
结项摘要

我国华北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发生了持续性干旱,严重影响此地区城乡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并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华北地区持续干旱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台站观测资料以及干旱区科学试验资料和结果,分析西北干旱区陆面感热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合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西北感热异常对东亚季风环流及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利用倾斜位涡方程从动力理论诊断上分析西北感热异常对东亚季风和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影响的动力过程。并且本研究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模拟西北干旱区感热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及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影响的物理过程。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以提出对华北干旱预测有先兆意义的物理因子,并将对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项目摘要

收集和整编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有关资料;比较了再分析资料与本试验所得的西北干旱区感热资料,得出ERA-40资料更接近观测资料结果;并利用ERA-40资料得出了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感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此外,还收集和整编西北干旱区表面辐射、云盖和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表面太阳辐射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联系。项目还分析得出了遥相关模态对西北地区降水的影响机理以及分析了中国季风区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内动力过程。结果说明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气候都发了年代际变化,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和差异。.项目实施三年中,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11篇文章,其中SCI收录文章8篇,CSCD收录1篇,其他刊物2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Himawari-8/AHI红外光谱资料降水信号识别与反演初步应用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5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DOI:10.14075/J.gg.2016.11.015
发表时间:2016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西北典型干旱区与东部季风湿润区感热通量的差异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批准号:4117505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周连童
学科分类:D0504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西北干旱区春季感热变化的规律及其对后期降水的影响

批准号:40375033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韦志刚
学科分类:D0502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东亚季风区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

批准号:4167506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齐艳军
学科分类:D0502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夏季江淮流域极端异常降水事件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机理

批准号:40975022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张庆云
学科分类:D0501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