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是动物界最高等的动物,也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因此对灵长类的行为和生态学的研究给人类行为、社会结构的起源提供了许多科学的依据;而对灵长类神经系统和智力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的智力发展;灵长类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动物用于人类的药物测试试验、生理试验和最先进的干细胞研究。总而言之,灵长类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学生和成年人最亲近的动物,是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普及动物学知识的最好对象之一。本项目拟从"世界灵长类多样性主题展"、"灵长类科学知识普及专家讲座"和"灵长类野外考察体验营"等三个方面,以视觉、听觉和参与体验三种方式学习灵长类的科学知识,认识神奇的动物世界,认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培养人们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理念。本项目的实施,将有62万多人次直接受益。
《灵长类多样性与保护的科学传播》以世界灵长类的分类、分布、中国灵长类的资源和保护、灵长类的社会制度、人类起源为主题,系统介绍灵长类的科学知识。展览设计了九个主题,31个知识点,其中知识单元包括:“什么是灵长类”、“灵长类多样性”、“灵长类行为”、“分布与栖息地”、“中国的灵长类”、“人类的起源”、“感恩灵长类”、“保护我们的亲缘”和“我心目中的灵长类”。展览已图为主,包括100块展板,150副展览相关图片(包含在展板中)和30多件灵长类动物标本。在展览的基础上,设计了灵长类科普知识讲座,灵长类野外考察等重要的互动环节,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一、《灵长类多样性与保护的科学传播》制作的巡回展览取名《人类亲缘——灵长类多样性与人类起源》分别在国家动物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北京动物园、北京麋鹿苑和重庆科技馆等三个城市,五个场馆进行了持续17个月的巡回展出,共接待参观观众56万人次(见附件)。.二、依托于《人类亲缘——灵长类多样性与人类起源》展览,在不同的城市组织了10次灵长类知识的科普讲座,受益听众多达3000人次。.三、依托于《人类亲缘——灵长类多样性与人类起源》展览,在基金项目期间,项目组组织了3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的户外科学体验活动,一次以“秦岭金丝猴的户外科学体验”活动和一次以“组织户外科学考察”为主题的全国自然科学场馆的科普人员的培训班。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学生、来自全国自然博物馆、动物园、高校和自然保护区的科普人员共500人次受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基于局部轮廓形状特征的复杂管路结构识别方法
2009-2018 年期间尼泊尔地区 OLR 异常信号数据挖掘 数据集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现代化学知识
科技信息传播过程对科学发展影响的科学计量学研究
朱鹮遗传多样性与保护对策研究
人类和非人灵长类人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hominis)的人兽共患传播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