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是物证证据之首,利用指纹的同一认定结论来揭露、证实犯罪和甄别犯罪嫌疑人是案件侦查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由于犯罪嫌疑人在案发现场上遗留的指纹绝大多数为潜指印,故必需将这些潜在指印发现并提取出来,现场勘验阶段能否发现并提取到条件比较好的指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快速、准确地认定犯罪、证实犯罪。.现有的传统显现方法存在对疑难指印、陈旧性指纹显现难的困境,而且绝大多数显现方法影响现场勘验技术人员身体健康等缺陷。本课题拟以无毒副作用、且强荧光性的藻蛋白(荧光产率等于传统显现试剂100个罗丹明分子的荧光产率)与具有磁性的纳米磁珠相结合,制备出的藻蛋白修饰的磁珠复合物仍能保持良好的荧光效果和磁性、迅速接触反应及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因此其不仅可以分别用于深色、浅色等背景反差小的载体和陈旧性潜指纹显现,扩大传统磁粉在潜指纹显现领域的应用范围,还保证了现场勘验技术人员的身体健康。
本课题从三方面展开:第一方面是纳米材料在潜在指印显现中的应用研究;第二方面是潜在指印中的毒品代谢物检测研究;第三方面是潜在指印显现等法庭科学与法学的关系研究。本课题已完成文章共11篇,其中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5篇,C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北大核心收录的期刊上发表1篇,公安部最高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专著1部。.第一方面:本部分内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用正硅酸乙酯包裹Fe3O4,引入氨基硅烷使其功能化,最后结合纳米金并还原,制得Fe3O4@SiO2-Au纳米蛋。后来分别用巯基硅烷、氨基硅烷分散Fe3O4,制备了粒径更小的Fe3O4-core@Ag-shell 纳米蛋。将上述纳米蛋用于潜在指印显现,取得良好效果,但上述纳米材料只能分散在乙醇里,而藻蛋白荧光性在乙醇中容易猝灭,故改用聚对氨基苯磺酸分散并功能Fe3O4,功能化后的Fe3O4带有大量负电荷,可以静电吸附正电荷纳米金(PCNA),由此再结合的藻蛋白(Phycoerythrin)能够分散于水中,并能保持良好的荧光性,将该Fe3O4@PCNA@Phycoerythrin用于潜在指印显现,取得良好效果。.第二方面:法庭科学在刑事和民事案件中均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究其原因是物证较各类言词证据,具有更强的客观性、直观性和证明力。法律问题所涉及的领域广泛,且随着作案方法日益智能化,各类刑事案件的发生与诉讼、作案与侦破也注定会频繁地与科技联系在一起。在应对科技化、信息化、复杂化的犯罪活动时,必须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实现司法证明的科学化。本部分研究了以法庭科学为起点的自然科学与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大法学”学科体系建立的必要性。.第三方面:目前对贩毒或现场遗留潜在指印的吸毒者的检验是气相与质谱联用(GC-MS)及胶体金法。前者定量定性检测效果好,但仪器设备昂贵且需对样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胶体金法利用免疫测定的基本原理,不需要前处理且定性效果好,但不能进行定量分析。因此,研究新的苯丙胺类毒品检测法对于发现线索、侦破案件、锁定犯罪嫌疑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部分以自组装在金电极上的L-半胱胺酸(L-cys)为基底沉积普鲁士蓝,滴加巯基硅烷后固定纳米金,最后结合甲基苯丙胺抗体,以血红蛋白为封闭物,利用普鲁士蓝和血红蛋白对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作为响应信号,制备了甲基苯丙胺传感器。该修饰电极检测灵敏度高。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具有磁响应性的纳米复合中空介孔硅球的制备及其显现潜指纹的研究
斯托克斯白光转换材料的可控合成及转光薄膜的潜指纹显现识别功能化
基于胺解反应的纳米荧光指纹显现试剂及显现方法研究
基于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电化学潜指纹显现与增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