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团形成及早期演化的多波段观测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1107302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5.00
负责人:李金增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黄亚芳,陈晟,袁敬华
关键词:
氢分子外流云核质量分布函数原星团大尺度结构和次结构恒星形成
结项摘要

本项目运用近、中/远红外和亚毫米波联合观测的手段,研究原星团形成的初始条件、形成模式和激发机制,以及与恒星和原星团形成成协的氢分子外流等早期演化特性。将着重完成1-2个巨分子云中分子云核和原星团的巡天探测,探讨原星团形成的大尺度结构、次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云核质量分布函数及其与恒星初始质量函数间的关系;以及大质量星形成活动对星团形成环境的影响。

项目摘要

恒星形成于分子云当中,观测表明,绝大多数恒星以成团的模式形成。星团形成是当前天体物理学恒星形成研究领域富有挑战性的国际前沿课题,原星团是研究恒星形成尤其是大质量星形成及其早期演化最好的实验室。原星团(protocluster)代表着星团形成及其最早期演化状态。对原星团的观测研究逐渐成为天体物理学恒星形成研究领域富有挑战的国际前沿课题。随着近年来红外和亚毫米波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批性能优良的地面及空间红外及亚毫米波望远镜陆续投入使用,使红外星团的系统观测研究成为现实并受到广泛重视。本项目利用主要成员在多波段观测研究上的经验,发挥我们在基于Herschel核心项目多目标天区进行选样和多波段联合观测上的优势,运用近、中/远红外和亚毫米波联合观测的手段,对原星团形成的初始条件、形成模式和激发机制,以及大质量恒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课题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在项目执行期间,包括负责人在内的项目组成员共发表第一作者SCI 论文7篇,国内核心期刊1篇,合作发表SCI论文18篇,另有4篇SCI投稿论文在审稿当中,超出项目预期研究成果。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3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4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DOI:10.11834/jrs.20209060
发表时间:2020
5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李金增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1573036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503006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年轻星星团的形成和早期演化

批准号:10473022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江治波
学科分类:A1502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星系长期演化的多波段观测研究

批准号:10978014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曹晨
学科分类:A1403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3

年轻星筛选分类方法系统研究与红外星团多波段观测研究

批准号:11403040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黄亚芳
学科分类:A1501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利用多波段观测样本建立星系形成模型

批准号:10303004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赵东海
学科分类:A1404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