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的氧化还原特性对稻田土壤中砷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90731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吴松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大学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非金属掺杂和金属氧化物负载氧化还原特性生物质炭微生物还原铁矿
结项摘要

The application of carbonized crop straw back to soil is reported to trigger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risk by mobilizing arsenic in flooded paddy soil due to its redox property.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biochar redox property in regulating arsenic mobilization will direct the development and modification of biochar properties toward minimized arsenic-mobilizing potential, which helps safe and sustainable application of crop straw biochar in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is project, the heteroatom doped- and metal oxides loaded-biochars are prepared. The state-of-the-art characterizations such as materials, electrochemical, microbiological measurements combined wit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are employed to unravel the inherent mechanisms for regulating of redox property and microbial reduction of ferrihydrite by these biochars. Furthermore, the arsenic sorption capacity by the biochars, the effect of biochar on the fate of arsenic, and the short-term stability of the biochars during microbial reduction of arsenic-bearing ferrihydrite are evaluated. Additionally,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biochars when they are applied to the soil during the redox cycling of arsenic contaminated paddy soil and the rice cultivation is investigat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ate of arsenic in the presence of biocha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iochar redox property and iron biogeochemistry will help maximizing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while minimizing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risks when crop straw derived biochars are applied to arsenic contaminated paddy soil as an soil conditioner.

尽管炭化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但研究发现生物质炭会加速还原条件下土壤中砷的释放,而该过程与生物质炭的氧化还原特性密切相关。因此,解析生物质炭氧化还原特性的调控机制,并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寻求生物质炭改性方法,以阻止砷的释放,是当前秸秆炭化还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项目拟结合材料学、电化学、微生物学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等方法探明生物质炭中的掺杂非金属和负载金属氧化物对其氧化还原特性的调控机制及其与微生物还原铁矿过程的耦合关系;研究生物质炭介导微生物还原铁矿过程中对砷迁移转化的影响及其自身的稳定性;开展稻田土壤厌氧/好氧培养实验和水稻盆栽实验,评估生物质炭对砷的阻控能力及其长效性。本研究将从生物质炭的氧化还原特性和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识别生物质炭引发砷释放的机制,探寻秸秆炭化还田的安全利用方式,为实现稻田土壤砷污染的阻控提供理论支持。

项目摘要

尽管炭化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但研究发现生物质炭会加速还原条件下土壤中砷的释放,而该过程与生物质炭的氧化还原特性密切相关。因此,解析生物质炭氧化还原特性的调控机制,并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寻求生物质炭改性方法,以阻止砷的释放,是当前秸秆炭化还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目首先建立了电化学、化学试剂法和微生物-化学试剂法表征生物质炭和复杂土壤样品氧化还原特性的方法。探明了生物质炭中的非金属掺杂对生物质炭氧化还原特性的调控策略:生物质炭中吡啶氮和吡咯氮含量的增加,可以提升生物质炭的得失电子容量,从而加速微生物还原铁矿,并且生物质炭中吡啶氮和吡咯氮比醌类基团具有更快的电子传递速率;生物质炭中的磷掺杂不能明显提升其氧化还原特性;生物质炭中的硫掺杂可以显著提升生物质炭的氧化还原特性,在介导含砷铁矿厌氧还原的同时,可以固定厌氧释放的砷。论证了生物质炭在不同生境中调控砷环境行为的机制。在好氧环境中:低温生物质炭的砷氧化能力主要要具有失电子能力的酚类官能团调控;氮掺杂可以提升高温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和引进含氮杂原子增大其比表面积比电容,促进三价砷的氧化。在铁还原环境中,解析了氧化还原波动环境中不同金属氧化物负载对其砷固定能力的影响:生物质炭中负载的铁氧化物在还原条件下会发生还原溶解,进而影响其厌氧砷固定能力;而生物质炭中的二氧化钛可以在氧化还原波动环境中稳定固定砷。在砷还原环境中:生物质炭可以通过竞争微生物代谢产生电子抑制厌氧泥浆中砷的还原;生物质炭的得失电子容量和生物质炭的比电容越高,抑制砷还原的能力越强。在硫酸盐还原环境中:微生物可以介导硫离子与三价砷在生物质炭的微孔孔道中生成无定型的三硫化二砷,实现硫酸盐还原环境中砷的高效固定。孔改性生物质炭既可以抑制土壤中砷的释放,阻控稻米中砷的累积,又可以在硫酸盐还原环境中高效固定砷,在稻田砷污染阻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3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吴松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1872155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17146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1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0346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472151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802090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301740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67253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673174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472091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073024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403024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572150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5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806168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21572174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砷氧化菌CRS003对稻田土壤中砷的形态转化和迁移的影响机制

批准号:2167703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杨桂娣
学科分类:B0607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生物质炭固定化菌群(BCMs)调控稻田土壤Cd迁移转化的机制

批准号:41907102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王燕
学科分类:D07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硫素对土壤-水稻中砷的迁移转化影响机制研究

批准号:41103062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静
学科分类:D070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含砷酸性矿山废水对稻田土壤胶体及砷迁移的影响

批准号:41403088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张翅鹏
学科分类:D070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