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粮食需求急剧增加,粮食供给增长缓慢,气候异常、价格波动等突发因素严重威胁农村贫困人口粮食安全。.目前国内关于粮食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国家层面,微观层面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粮食安全问题关注较少,系统分析农村贫困人口生产和消费行为的研究更少,本研究试图以农村贫困人口为研究对象,从生产消费两方面要素配置来分析农村贫困人口粮食安全问题。供给方面,建立符合农村贫困人口特征的供给模型,分析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消费方面,分析农村贫困人口食物消费现状和特征,建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和三阶段近似理想的线性需求系统模型,分析家庭财富、生计活动、消费支出等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的指标合成法合成财富指数、食物消费得分等指标在国内尚属首例,有助于将国内研究方法与国际接轨,从营养摄入角度综合衡量贫困地区粮食安全特征及原因符合中国扶贫的原则,且具有前瞻性。
近年来粮食需求急剧增加,粮食供给增长缓慢,气候异常、价格波动等突发因素严重威胁农村贫困人口粮食安全。本研究以2012年、2015年在陕西、云南、贵州三省六个贫困县1368个农户的两轮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计量模型的分析方法,采用食物消费得分、可持续生计框架深入分析贫困县食物不安全农户的数量、分布、特征;采用Logit模型分析食物安全变动状况和原因;采用营养素摄入法测算农户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摄入水平,综合分析农户营养状况;在消费方面,采用Working-Leser模型和QUAIDS模型分两阶段估算食物总体以及各类食物的支出弹性、价格弹性,分析各种因素对食物消费的影响;在生产方面,采用GMM模型分析粮价变动和其他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此外,还拓展分析了农户受到的冲击和应对策略。最后提出改善食物安全状况的相应建议。.研究主要发现:绝大多数农户是食物安全的,但仍有18.3%的农户食物不安全。贫困、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增加、户主高龄、户主丧偶、受教育水平和培训水平低都给食物安全带来负面影响。津贴型、汇款型和零工型农户更易食物不安全。在营养方面,仍有接近1/4农户能量摄入不足、超过4成农户蛋白质摄入不足。收入低、动物性食物自给率低给营养安全带来负面影响。消费习惯和偏好对营养安全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改变。样本农户食物需求的支出弹性较高,2012、2015年的估计值分别为0.804、0.820。肉类需求的支出弹性最大,高达1.501,豆类、水果、水产品、蛋类富有支出弹性。肉类的自价格弹性最高,2012、2015年分别为-1.027、-0.692。谷物的价格变动对其他食物需求量的影响较大,粮价稳定器的作用明显。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大多数种类食物的消费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小麦、稻谷的生产对价格变动不敏感,传统要素投入如播种面积、投工量及化肥费用均对粮食产量产生正向显著影响。79%的农户在2015年遭受过冲击。面对冲击,农户大多采用动用积蓄、借钱、外出打工等应对措施。冲击总体上对食物安全状况影响不大。主要提出以下建议:价格政策应分品种区别对待,兼顾不同人群食物安全,应加大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食物价格补贴,缓解物价上涨给食物安全带来的压力。应增强对贫困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在加大扶贫力度的同时,应精准扶贫对象,将食物与营养安全作为扶贫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中国农村贫困指标体系与贫困人口管理战略的多元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
近地面臭氧污染下的粮食安全研究
我国粮食安全与粮食流通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