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区金属元素Al、Ga、In基尖晶石材料,其导带底主要来自金属的s电子态的贡献,因而能带结构具有较大的色散性,电子迁移率高,有望筛选出高效的可见光催化剂。本项目拟针对Al、Ga、In基尖晶石材料体系,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其晶体结构特点与微观电子结构、光谱特性的内在联系,探讨其在光解水、降解有机污染物小分子过程中的催化反应机理。重点探讨本征缺陷、掺杂元素成分及形式对实现/增强可见光响应,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的微观机制;研究不同种类负载贵金属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结构调控、组合原理对提高光催化剂本征量子效率的微观机理;揭示该类光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点的分布规律,研究小分子与表面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组成、结构、形貌的Al、Ga、In基尖晶石纳米结构,建立其掺杂改性及负载技术,探索最佳反应条件及优化光催化反应体系。
针对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光催化材料的 “简单表征+催化应用”,对催化剂本身的微观结构和电子特性方面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选取p区金属元素Al、Ga、In基尖晶石催化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扩展到其他光催化材料,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构建了本征缺陷模型,得到了氧缺陷存在对表面位点的影响规律,通过系统研究H2O、CO2、NH3分子与光催化剂作用机制,得到了光催化剂晶面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实验中观察到的催化性能“晶面依赖效应”的微观机制,发现“表面态”对H2O的解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提出了由其诱导的“双驱动力”解离机制,阐明了光解水、降解有机小分子等光催化过程的初步机理;系统研究了几类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单掺杂、“非金属-非金属”、“金属-非金属”共掺杂对半导体能带结构的调控,提出利用共掺杂形成的“施主-受主”对间的电荷补偿效应,增强可见光吸收、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的机制;研究了不同助催化剂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助催化剂与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具有表面依赖性,并且会使得小分子在表面发生反应的活性位点改变,解释了实验中观察到的负载型催化剂高催化活性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具有特定组成、结构、形貌的ZnGa2O4尖晶石纳米结构,考察了合成过程中表面处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所得纳米球/空心纳米球光解水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进一步的通过调控掺杂浓度和掺杂元素,增强了可见光催化活性。该实验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并通过相关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同时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晶格匹配和能级匹配,设计构筑了系列异质结型光催化剂,揭示了异质结界面相互作用及界面光生载流子迁移的微观机制,为高效可见光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Effects of alloying elements on the formation of core-shell-structured reinforcing particles during heating of Al-Ti powder compacts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纳米孔隙结构的同步辐射小角散射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introducing metal transition layer on deuterium Resistance of Al2O3 coating
基于概率-区间混合模型的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
尖晶石阻挫体系AB2O4(B=Ti、V)中电荷/轨道序和结构相变研究
Ni-Al尖晶石的合成与还原制备Ni/Al2O3催化剂的过程机理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尖晶石型复合金属氧化物AB2O4/碳纳米管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Li基尖晶石结构氧化物的组成、结构调控与微波介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