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山倭蛙生态适应性的基因组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27230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15.00
负责人:张琼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巴桑,JuhaMerila,杨继,于凤兰,王翠敏,赵佳明
关键词:
高山倭蛙两栖动物缺氧生态适应海拔
结项摘要

Animals lived on Tibetan Plateau developed various mechanisms to cope with harsh environment, such as yak (Bos grunniens), plateau pika (Ochotona curzoniae), birds and human beings. However, compared with large or middle vertebrate, as well as birds, the amphibian is more hypersensitive to environment change, so the amphibian is considered as a signal species for environment change. Moreover, the amphibian is ectothermic animals and habour special respiratory and circulatory system, as well as large variation on genome size and structure,thus, the adaptation mechanism of the amphibian must be different with mammals and birds. Tibetan frog (Nanorana parkeri) is endemic and majority to Tibetan plateau, it is the best study object for ecological adaptation research due to distribution widely on Tibetan plateau, collection easily and rich research background. In our study, we will explore ecological adaptation and genetic mechanism of Nanorana parkeri by collecting physio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trait data, making genetic map and QTL mapping, seeking for genes related on adaptation to hypoxia environment and detecting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Our study will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evolution research of plateau amphibian.

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物种在适应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适应和调节机制以应对高原的极端环境。例如牦牛、高原鼠兔、鸟类及人类。然而,与大中型脊椎动物和鸟类相比,两栖动物是对环境变化更加敏感的环境指示物种,而且,两栖动物是变温动物,具有特殊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较大的基因组大小和结构的变异,其适应机制必然有别于哺乳动物和鸟类。高山倭蛙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和优势物种,由于高山倭蛙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不同的海拔区域,具有数量多、容易捕捉和研究背景清楚的特点,是研究两栖动物对极端环境生态适应的理想研究对象。本研究拟通过收集生理指标数据、数量性状数据、基因型数据,为其构建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分析;搜索与适应高原环境相关的功能基因;并检测高海拔和低海拔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MHC多样性;从而探讨高山倭蛙的生态适应机制和遗传基础,以期为研究高山两栖类进化的科学问题奠定基础。

项目摘要

高山倭蛙作为世界上分布最高的两栖动物,是研究两栖动物高原适应性的模式物种,然而由于两栖动物基因组大小和结构差异较大,目前对高山倭蛙基因组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高山倭蛙的全基因组的1/8序列进行测序,用Tandem Repeat Finder软件筛选测序得到的片段中的微卫星序列,并用Primer 3软件设计引物。然后利用高海拔和低海拔种群部分样本筛选,得到了113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我们利用其中30个多态性高的微卫星位点扩增29个地理种群,构建了邻接树,结果表明这些种群可分为3大分支(那曲地区和昌都地区|拉萨地区、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这种遗传结构可能与西藏地区地理格局和该物种的扩散能力有关。该研究首次为高山倭蛙开发了大量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并对该物种的基本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为后续对高山倭蛙对高海拔环境的遗传机制的探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2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3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1
4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5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DOI:
发表时间:

张琼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400502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575044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70030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301749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005006
批准年份:2000
资助金额:18.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471994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8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504001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0974033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801113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873036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501001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673817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770304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868046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4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302049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772268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100753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7160100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高山倭蛙发育生活史的高海拔适应性特征及其基因定位分析

批准号:3147199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张琼
学科分类:C0401
资助金额:8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高山倭蛙适应高原极端环境的遗传机制研究

批准号:9143110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车静
学科分类:C0607
资助金额:12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3

西藏高山倭蛙在极端环境下的生活史进化

批准号:31272308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卢欣
学科分类:C0401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近似贝叶斯计算的西藏高山倭蛙进化模型研究

批准号:3130187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杨继
学科分类:C0401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