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新生代高精度海平面变化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206032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刘正华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同济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乔培军,肖文申,吴梦霜,赵梦,向绪洪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南海北部新生代
结项摘要

Aiming at low precision of the eustatic curv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contradictoriness with global eustatic curve,the project will select the typi cal wells from the shelf - slope -deepwater area of the Pear River Mouth Basin locationg in the north of South China Sea, and use palaeoecology, mineralogy, sedimentology and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to analyz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he sediments, the palaontological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the sedimentary filling process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faces, the distribution of geochemistry elements. Combined with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seism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data, it will explore relations between sea-level change and the spec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filling, and the combined feature of palaeoecology- rock and mineral - geochemistry elements; and establish the tracer parameters of high precision eustatic curve. Carrying out this wor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 variation and comparison of sea and land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n particular,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forecasting the sediment filling types and guidance of deep-water petroleum exploration.

针对现有南海北部海平面变化曲线精度低、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相矛盾等问题,本课题拟选取南海北部东侧珠江口盆地陆架-陆坡-深水区的典型探井,采用古生态学、矿物学、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等方法,开展渐新世以来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古生物组合分布、沉积环境及沉积相发育过程以及相关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层序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资料,探讨海平面变化与沉积充填的时空分布关系以及古生态-岩矿-地球化学组合特征,揭示高精度海平面升降变化示踪参数;综合建立三到四级以上高精度珠江口盆地海平面变化曲线。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认识渐新世以来南海海陆环境变迁和海陆对比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更高精度的海平面变化研究对于准确预测沉积物充填类型、指导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项目摘要

通过研究,发现研究区自中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由陆相逐渐转为海相,位于陆坡-陆架不同构造带的沉积物记录了在沉积环境由陆相向海相变迁的过程中,岩石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等对海平面升降旋回变化的响应。陆源碎屑成分分析显示,伴随海侵的发生,沉积物重矿物特征指数ZTR值由小增大,稳定型矿物+超稳定型矿物组合的含量也由低增高,这反映了海平面升降对沉积物成熟度的控制;其它自生矿物以及特殊的岩性组合对沉积环境有重要指示;元素地球化学从古盐度(Al、Ti、B/Ga、Sr/Ba、Ca/Mg等)、古水深(∑REE、V/Ni、Rb/K、Mn/Fe、Zr/Al)和氧化还原(δCe、Th/U、Mo)这三方面对海平面旋回变化有很好的响应;在一个完整的海平面变化周期内,反映古盐度变化和古水深变化的元素参数均呈现出低值-最高值-低值的变化趋势,氧化-还原参数则表现为高值-低值-高值的变化趋势。Sr-Nd同位素分析发现,87Sr/86Sr比值和143Nd/144Nd比值对海平面变化非常灵敏,87Sr/86Sr比值和海平面变化呈反比,而143Nd/144Nd比值呈正比。研究中元素峰值与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生物事件以及生物分带进行对比,有助于确定了元素突变界面的地质年代。综合研究显示本区中新世总共发育了10个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3个二级海平面变化旋回,二级海平面变化呈现阶段性海侵的特征。上述结果与珠江口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一致,充分说明了此次研究成果是合理的,也表明采用化学元素来反映海平面升降的方法是可行的。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2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3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DOI:10.14075/J.gg.2016.11.015
发表时间:2016
4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DOI:10.1360/SSTe-2019-0112
发表时间:2020
5

南海珊瑚礁海域黑缘尾九棘鲈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南海珊瑚礁海域黑缘尾九棘鲈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

DOI:10.11978/2020069
发表时间:2021

刘正华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根据地震资料研究南海北部陆缘晚新生代海平面变化史

批准号:41076020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钟广法
学科分类:D0603
资助金额:5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南海中、北部地震地层模式与海平面变动

批准号:49176268
批准年份:1991
负责人:金翔龙
学科分类:D0603
资助金额:6.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南海北部滨珊瑚硼同位素示踪研究近200年来海平面的变化

批准号:40676069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彭子成
学科分类:D0605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南海北部宽缓大陆架海平面变化及双坡折带层序地层模型

批准号:41472098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张尚锋
学科分类:D0206
资助金额:10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