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沿海连续发生多次大规模球形棕囊藻赤潮,给当地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球形棕囊藻属于定鞭藻纲,其产生的溶血毒素是导致鱼类大范围死亡的主要原因。溶血毒素是有毒藻类分泌较多的一类毒素,其结构和成分非常复杂;藻类在产生溶血毒素的同时,往往可分泌细胞毒性、鱼毒性物质。细胞毒性、鱼毒性、溶血毒性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同属定鞭藻目的小定鞭藻溶血毒素具有化感作用,在赤潮藻群落演替、小定鞭藻赤潮发生及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球形棕囊藻溶血毒素的精细结构、产生机制如何?除了产生溶血毒素以外,是否也产生细胞毒性物质?是否也有化感作用?目前均不清楚。本项目旨在通过棕囊藻产毒特征、毒素成分、结构的研究,环境因子对毒素生成的影响以及毒素可能存在的化感作用的探索等,初步阐明球形棕囊藻产毒特征和机制,为全面认识棕囊藻毒素危害、研究棕囊藻赤潮发生海域藻类群落演替、棕囊藻赤潮发生机制及溶血毒素为人类所利用提供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贵州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倡
广东沿海重要赤潮藻--球形棕囊藻产硫的研究
溶藻细菌及其胞外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机制
球形棕囊藻赤潮期间细胞特征色素的转变机理及其生态学意义
球形棕囊藻生活史转换的生态优势及受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