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麦间作体系中丛枝菌根真菌对种间竞争的调节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560587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41.00
负责人:乔旭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雷钧杰,赛力汗·赛,陈兴武,刘联正
关键词:
竞争丛枝菌根真菌微生物群落农林间作
结项摘要

90% fruit trees are intercropped with crops in Xinjiang Nanjiang, the changes of planting structure are bound to affect the soil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change in this area. For the tree based intercropping system the soil AMF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ecies richness in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is unclear, and how AMF regulate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interspecies and their dynamic process mechanism are unclear as well. For this problem,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use Nanjiang jujub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dopt 454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ics to analyze AMF community compositions in jujub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 expected to reveal AMF communit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in jujube-wheat intercropping systems. Adopt continuous dynamic sampling methods, using logistic model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process of crop growth, to clarify the role of AMF in regulating jujube wheat competition mechanism and its dynamic process. Through field experiment, revealing how common hyphal networks (CMNs) regulate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plants. For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role and its functions of AMF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in agroforestry systems.

新疆南疆90%的林果种植多是以果树与农作物间作的模式存在,这种种植结构的改变等势必影响到这一地区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针对果粮间作系统土壤AMF群落结构及种群丰富度的空间变异特征方面的研究和AMF在植物种间竞争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动态过程机理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拟以南疆三地州枣麦间作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454高通量测序手段对土壤AMF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丰富度进行分析,探明枣麦间作系统中土壤AMF群落结构及种群丰富度的空间变异特征。采用连续动态取样的方法,运用Logistic model 进行模拟作物的生长过程,阐明AMF在调节枣麦竞争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动态过程机理。通过田间原位试验探讨菌丝网络(CMNs)在调节植物种间竞争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理解AMF在农林间作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是以南疆三地州枣麦间作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枣麦间作系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及菌丝网络对种间互作的调节作用。通过本项目的执行,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 初步探明了探明枣麦间作生态系统土壤AMF群落结构特征。不同微生物类群的PLFA含量在不同年限枣苗间作土壤中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并且呈不同的变化趋势。枣树根系和间作小麦根系及间作土壤的AMF群落组成相似度相差较远,间作小麦根系和间作土壤的AMF群落组成相似度相差较近。② 探明了在枣麦间作系统中AMF通过对氮和磷养分吸收利用及再分配,间接的影响着枣树与小麦间的竞争作用。枣树对AMF的依赖性显著高于小麦。不同P形态对小麦和枣树的生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小麦/枣树在不同P形态利用上的生态位互补及对AMF响应的不同可能有利于间作优势。③ 阐明了AMF在调节枣树与小麦竞争动态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接种F. mosseae改变了小麦/枣树的竞争关系,AMF不对称性的偏利于枣树,提高了枣树对N和P养分资源的获取。AMF对小麦/枣树在生长、N和P养分资源吸收利用时间上的改变是其共存的重要机制。④ 在枣麦间作系统中,菌丝网络(CMNs)的形成对间作小麦生长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AMF对枣树生长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接种Funneliformis intraradices和F. mosseae 处理的枣苗的生物量分别是不接种处理的1.06和1.31倍。在枣树和小麦之间所形成的CMNs可以改善小麦对磷养分的吸收利用,促进间作小麦的生长。本研究成果对指导农林复合生产中充分发挥挖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潜力,优化农林间作生态系统群落结构、调节群落生态功能,实现有限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2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3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4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DOI:10.13995/j.cnki.11-1802/ts.028275
发表时间:2022
5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00423-00009
发表时间:2021

乔旭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马铃薯间作体系下作物种间互作效应及丛枝菌根真菌的作用

批准号:3166013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马琨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39.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丛枝菌根真菌与固沙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批准号:49961005
批准年份:1999
负责人:冯固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玉米-辣椒间作系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分异特征与抑病机制研究

批准号:4167126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胡君利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丛枝菌根真菌对大豆硒吸收的影响机制

批准号:31360498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唐巧玉
学科分类:C1511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