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是克服瓜类生产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砧木的选育是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然而,嫁接不亲和特性限制了众多种质资源作为砧木利用的可能性,降低了砧木对复杂环境适应性的多样性,成为该技术利用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本项目拟利用两个瓜类接穗(西瓜和黄瓜)与异属瓜类砧木嫁接,配置嫁接亲和/不亲和组合,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不亲和特异蛋白,利用MALDI-TOF(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合MASCOT(http://www.matrixscience.com/)搜索引擎,定性目的蛋白,通过RT-PCR对结果在RNA水平上进行差异表达验证,最终为揭示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不亲和特性分子生化机理提供依据,给予利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克服植物嫁接不亲和性、扩大砧木选择范围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为明确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特性的分子生化机理,本研究以西瓜品种‘8424’和甜瓜品种‘甬甜3号’为接穗,以印度南瓜A(TLZ-B2-1-24)为砧木,配置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组合:西瓜/印度南瓜A和甜瓜/印度南瓜A,以印度南瓜B(Z079-1-2-17)为砧木,配置瓜类异属间嫁接不亲和组合:西瓜/印度南瓜B和甜瓜/印度南瓜B。利用SDS-PAGE技术,综合分析不同发育时期的嫁接亲和/不亲和组合的全蛋白变化。结果表明: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过程中,接穗(西瓜和甜瓜)组织蛋白和愈伤蛋白保持完整,砧木印度南瓜A的39kDa愈伤特异蛋白在嫁接第10天后降解消失。瓜类异属间嫁接不亲和过程中,嫁接体的接穗部分出现了特异蛋白(西瓜36kDa,甜瓜28kDa);砧木印度南瓜B在愈伤期间,自身组织严重降解,38kDa的愈伤蛋白在嫁接体-印度南瓜B部分降解消失。选择在39kDa存在蛋白差异的西瓜(甜瓜)/印度南瓜A(第5天)和西瓜(甜瓜)/印度南瓜A体(第20天),采用高通量双向电泳技术(2-DE),分析由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特性引起的差异蛋白。结果显示:在检测到的蛋白点中,西瓜/印度南瓜A组合(HX)有38个差异蛋白表达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西瓜/印度南瓜A组合第20天(HX-20)比第5天(HX-5)表现为降解表达、下调表达三倍以上、特异表达和上调表达三倍以上模式的蛋白点数目分别为23、3、2和10;甜瓜/印度南瓜A组合(HT)有8个差异蛋白表达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包括甜瓜/印度南瓜A组合第20天(HT-20)比第5天(HT-5)表现为降解表达、下调表达三倍以上、特异表达和上调表达三倍以上模式的蛋白点数目分别为4、1、3和0。选择16个在西瓜(甜瓜)/印度南瓜A(第10天)降解表达和下调表达的差异蛋白进行MALDI-TOF MS测定肽质量指纹图(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PMF),最终有14个蛋白点得到鉴定。功能分析表明,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糖代谢、新陈代谢、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其中,果糖激酶在两个嫁接组合均被检测到,表明糖代谢在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参与糖代谢过程的差异蛋白质果糖激酶(Fructokinase,HX-5-1023和HT-5-264)在转录水平进行验证,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趋势一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果糖激酶对瓜类异属间嫁接亲和特性的指示作用和调控机理
嫁接细胞间物质信息传递及嫁接亲和性机制的探讨
扁桃(巴旦杏)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机理研究
几种茄属蔬菜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机理及调控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