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腊肉制品是我国传统肉制品的典型代表,风味是其最重要的品质指标,脂类物质是其挥发性风味成分最重要的前体物质。目前对腌腊肉制品传统工艺的科学内涵认识不足,影响了其生产工艺的工业化改造和可持续发展。本课题以我国著名的干腌火腿和中式香肠为载体,研究加工过程中各种脂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氧化途径、一级氧化产物的深度变化及途径、生产工艺和参数对脂质变化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建立产品风味指纹图谱、确定主导风味成分、揭示脂类物质变化与风味形成的相关性及其主要影响因子;阐明脂类物质形成腌腊肉制品风味成分的机理。为腌腊肉制品传统工艺的工业化改造提供理论支持。该研究有利于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体系,促进我国肉品研究的深入,推进我国传统肉制品的发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脂质光氧化反应解析传统腌腊鱼制品优良日晒风味的形成机制
腌腊肉制品中羟基十八碳二烯酸(HODEs)的形成机制
腌腊肉制品中氢过氧化十八碳二烯酸降解形成4-羟基壬烯醛的机制研究
乳酸菌对腌干鱼制品脂质氧化抑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