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线开发是当前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宁波-舟山港是我国中部沿海最具发展潜力的综合型大港。岸线开发对相关海域带来水环境、沉积环境、生态系统等多方面的影响,并产生累积效应,已有研究尚缺乏对这种累积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项目研究着眼于微生态角度,选择宁波-舟山港域典型岸线,应用微体生物有孔虫为指示生物,通过有孔虫生态组合、埋葬群特征研究,有孔虫个体形态、污染特征等生态指标研究,结合水环境要素、水动力参数分析,探讨有孔虫微生态组合对开发活动累积环境影响的响应机制,揭示累积环境影响的本质、成因及影响程度。以期通过项目研究,为区域未来岸线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保证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岸带是人类活动的聚集地带,也因此受到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在时间与空间上产生累积效应,表现为累积环境影响(Cumulative Environmental Effects, CEE)。CEE可以通过长期大范围的化学监测获取环境数据来评估,也可以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直接监测。海洋中的微体生物,以其个体更新快,数据量大,并且对环境扰动小,能够克服化学方法数据连续性不够,测试分析费用高等问题,成为良好的环境指示物。.舟山-宁波港位于长江水道与海岸交汇处,港区环境受到陆源、海上源的双重影响,近年来,港区海洋环境处于持续退化状态。项目选择该海域作为研究区域,研究内容涵盖以下两个部分。(1)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该部分研究以资料搜集为主,在大量环境数据的基础上,对研究海域的基本环境状况进行梳理,采用GIS空间分析、生态压力评估、生态风险评估、能值评估等多种方法对项目海域的人类活动影响进行评估。较全面地讨论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区域海洋环境的变化;(2)海域微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响应。项目通过对典型港区表层样品的分析(舟山本岛舟山港-沈家门渔港-朱家尖岛),对研究海域的底栖有孔虫组合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20世纪80年代),提取微体生物组合的变化信息。同时对样品的环境参数进行分析,获取研究区域水体、底质中的环境信息,在系统聚类的基础上,与有孔虫组合及其生态信息(多样性指数,丰度等)进行相关分析,论证有孔虫生物指示在港区环境应用的可靠性及可行性。. 研究表明,近年来海域环境质量发生了较大变化,人类活动对海域(海岛)生态产生了一定生态压力,但并没有超过岛屿生态阈值;港区重金属污染达到中等水平(20%的站位的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大于8),但总体潜在生态危害水平较低;能值分析显示出海域养殖业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较大(外部的饵料占系统能值的60%以上),可持续性较差;微生态分析亦显示,研究海域微生态系统所受压力区域分异显著,相对封闭的港湾环境受到的压力最大,有孔虫畸形率最高(最高值8.53%)。有孔虫畸形指数(FDI)能够很好的与重金属污染水平关联,但在近岸海域这一较不稳定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指数H(s)要谨慎使用。另外,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比显示,微生态系统响应处于压力较小的阶段,应用有孔虫指示可以很灵敏的显示海域已经受到的生态压力。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渤海岸线演变对水沙环境影响的累积效应
沿海城市产业重构背景下人居环境演变机理研究:宁波、舟山为例
梯级开发对澜沧江氮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及生态环境累积效应研究
西藏水电开发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