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北平原地下水的环境示踪剂(氢氧稳定同位素、放射性碳-14、氚、惰性气体、CFC和SF6)作为水文环境变化的标记,同时应用传统的水文地质方法,研究华北平原主要含水层系统的相关问题,包括过去2万年来华北平原的古湿度变化以及惰性气体古温度记录,确定地下水的驻留时间和补给强度,以及含水层系统的现代补给量,从环境变化-地质-构造的角度研究地下水循环演化,应用同位素水文学和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分析古水文参数的变化,重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地下水循环演化过程,区分深层地下水资源属性,根据近30年来地下水开采造成的系统变化和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地下水环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其可更新性,提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建议.开展地下水研究的新方向,丰富全球变化和大陆水循环研究的内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大含水层地下水中古气候变化信息的提取与重构-以雷州半岛为例
油页岩纹层中古环境信息重建及毫米级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
人类活动影响下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的演化与发展
黄土原灌区新含水层地下水形成机理和调控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