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加工异常是抑郁症认知模型-负性自我图式理论中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关键。但抑郁症是否存在自动加工异常尚缺乏确凿的科学实证,处于理论推测阶段。既往行为学研究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自动加工的分离纯度不足及研究手段缺乏精确时间分辨率。本研究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抑郁症患者失匹配负波(MMN)进行研究,尝试为上述关键学术问题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基于抑郁症认知理论模型及既往研究成果,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抑郁症存在自动加工障碍(自动加工失衡),表现为部分信息诱发的MMN增强或减弱而其他信息MMN正常,从而促发认知偏向,导致抑郁症。本研究拟从以下方面突破研究瓶颈:对包括情绪信息在内的多种刺激相关MMN进行研究,以阐明"自动加工失衡"促发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利用先进的实验流程减小混淆因素;追踪随访以建立指导早期择药及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标记。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完善抑郁症认知模型的理论架构并开发潜在的优良生物学标记。
信息自动加工异常很可能是抑郁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但该结论尚缺乏一致性。作为反映自动加工的经典指标,抑郁症的MMN研究起步较晚,其波幅、潜伏期是否存在异常还有待证实。这与方法学缺陷、患者服药情况、实验范式、实验刺激以及入组病例的异质性有关。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相关疾病,情绪信息加工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抑郁症患者视、听觉情绪信息自动加工进行探讨十分重要且必要。本课题选取近期未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CID作为病例入组的筛选工具;对不同感觉通道、不同刺激属性、不同情绪信息分别进行深入研究,以期阐明“自动加工失衡”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抑郁症患者对于音频、音量、时长、位置及间隙五种物理刺激诱发的MMN中,仅频率相关MMN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2)对于高兴、悲伤、愤怒等情绪信息诱发的MMN,抑郁症患者中悲伤情绪相关MMN较正常对照组减弱;(3)MMN波幅、潜伏期与抑郁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实验结果证实了课题假设,暨在抑郁症患者中存在MMN加工的失衡状态,且该功能异常为疾病相关特质而非状态相关特质,该发现对于完善抑郁症认知模型的理论架构至关重要,对于抑郁症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起重要推动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采用深度学习的铣刀磨损状态预测模型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基于EMD与小波阈值的爆破震动信号去噪方法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MiR-100失活在重金属污染物砷协同激活突变Ptpn11促发肺癌中的关键作用及机制
抑郁症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心肌胰岛素抵抗促发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FoxO1激活致线粒体融合-分裂失衡
心房钠尿肽在糖尿病促发心衰中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