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呈递是创新型疫苗和免疫机制研究的一大挑战。我国约有4700万结核病患者,每年有1400万新发病例和15万死亡者。仅在深圳和香港,虽使用了BCG疫苗,每年仍有几万例患者被确诊为结核。由于BCG无法保护成人,研究更有效的预防结核的疫苗无疑是当务之急。因此,我们提出一项全新的抗原靶向树突细胞呈递(DTAD)的研究。该项目基于我们对免疫调节PD-1/PD-L通路的最新发现, 借助于改良可溶性PD-1分子结合树突细胞上PD-L的功能, 将抗原有效性的转运给树突细胞, 从而实现创新型疫苗的突破。本研究将以结核菌85A/B为测试抗原。利用PCR技术合成高保守的85A/B基因,并优化它们在哺乳细胞中的表达。然后,将85A/B基因整合到DTAD疫苗载体上。候选疫苗将经过体外功能特性研究及体内免疫原性及效能研究, 以诱导特异性多功能的Th1细胞免疫反应为目标。该项目将对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4年全球约有9, 600, 000 新增结核感染者并且约有1, 500, 000人死于结核病。中国目前仍然受到结核病的严重威胁,仅在深圳和香港,虽使用了BCG 疫苗,每年仍有几万例患者被确诊为结核。由于BCG 无法保护成人,研究更有效的预防结核的疫苗无疑是当务之急。. 本项目探究了抗原靶向树突细胞呈递(DTAD)在结核病疫苗研究上的可行性。通过一系列的免疫原性测试试验,论证了基于sPD1/s△42PD1疫苗免疫增强效应在结核杆菌疫苗的应用是是不可行的。为今后sPD1/s△42PD1免疫增强的机制性研究,以及其可能的临床应用中潜在的效用提供了重要试验依据。. 不仅如此,基于这些sPD1/s△42PD1疫苗的免疫原性的研究,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新型融合基因疫苗BERopt。该融合基因疫苗BERopt没有重大安全问题和预先存在的抗载体免疫(例如豆苗病毒载体)。更重要的是,BERopt疫苗诱导产生了很强且持久的CD8+ T 细胞反应,伴随着高水平的IFN-γ 释放并且能够保护结核杆菌攻毒的Balb/c小鼠。我们的发现有利于进一步探究BERopt疫苗的预防和免疫干涉结核病的能力,甚至于缓解世界范围内的结核病和HIV/AIDS负担。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抗原交叉呈递相关的Rab蛋白鉴定与作用机理研究
创伤后树突状细胞自噬的变化及其对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
MVA早期基因诱导树突状细胞对抗原捕获及呈递机制的研究
活体荧光成像监测载抗原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内抗HBV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