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郁金为姜科姜黄属植物,根茎主治胸闷胁痛、胃腹胀痛、黄疸、吐血、尿血与月经不调等症,为广西特色资源植物,始载于《新修本草》,在广西民间用以治疗心绞痛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民国时期,因其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而深受民间心绞痛患者喜爱。我们经过反复的在体药理活性试验证实,广西产的三种姜黄属植物的根茎粉末及提取物,分别给予大鼠灌胃后,各项指标均显示,毛郁金根茎粉末及提取物均有显著的抗心绞痛药理活性。我们前期化学成分研究中,从毛郁金根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末见有关毛郁金抗心绞痛活性化学成分研究报道。为早日开发利用这一特色资源,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本项目拟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在活性导向下对毛郁金进行系统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心绞痛药理作用及利用体外生物转化得到转化产物进行构效关系研究,探导毛郁金的作用机制及活性物质基础,为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及抗心绞痛新药研究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毛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为姜科姜黄属植物的干燥根茎,主布于广西,收载于《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版中,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等功效。我们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通过测定心率、T波及ST段,血清中MDA, SOD, TAC, LDH, NO和CK-MB等指标,综合考察毛郁金不同溶剂提取物抗心绞痛活性,复方丹参片及硝苯地平设为阳性药,结果发现毛郁金乙醇提取物有良好的抗心绞痛活性;再用相同的药理模型,对毛郁金不同乙醇提取部位进行活性试验、多酚及类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是70%乙醇提取部位活性最佳且多酚的含量最高,但90%乙醇提取物的类姜黄素类化学成分含量最高,因此确定70%乙醇为毛郁金的活性部位;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中,活性结果一致。为了保障药用安全,我们对活性部位进行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部位属安全级别。因此,我们重点对70%乙醇提取部位进行系统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目前鉴定了其中的19个。应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测量心肌细胞收缩力和存活率、MAD、LDH、NO等指标,评价了其中13个化合物的活性,目前初步确定其中的4个化合物呈显著的生物活性,5个呈中等活性。我们对其中1个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开展体外肝微粒体转化实验,通过优化的色谱条件,对底物、酶、转化时间、产物进行动力学研究,确定最佳转化条件。目前从转化产物中分离鉴定得到3个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初步的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活性筛选,结合原次生代谢产物的活性及结构特点,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比较,推断可能的构效关系。在对毛郁金开展上述实验研究的同时,我们对毛郁金在广西的分布和蕴藏量进行实地调研,采集不同产地毛郁金样品,掌握了毛郁金的基本生态习性和民间用药情况,并就原生态环境下按照现代中药材栽培技术,进行育种保种的基地建设,并对不同产地的毛郁金进行了指纹图谱和谱效关系研究。此项目的研究成果目前刊出文章2篇,在投文章2篇SCI、1篇中文核心期刊,申请发明专利1项,培养研究生3名,尚有3名将毕业,后继还将有5-7篇文章投稿。综上,我们已完成了项目任务,此研究工作,将对毛郁金的深入研究及抗心绞痛药物的开发应用提供重要的应用性研究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毛菊苣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分子机制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麦冬多糖抗心肌缺血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
山矾抗乙肝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研究
珠子草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