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FS)是小儿时期因体温升高诱发的一种特殊癫痫综合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类儿童发生癫痫的危险性是一般儿童的10倍。因此,对热性惊厥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证据表明FS的发生与膜离子通道的病理变化引致的电生理功能紊乱直接相关,这种紊乱可能来自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引起的通道蛋白在细胞内转运的异常,使得缺陷通道分子滞留在内质网内退化即而凋亡,或者正常离子通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丧失功能。有报道证实不同温度对于离子通道门控行为有着较大影响,鉴于KCNQ2/KCNQ3 钾通道与癫痫的明确关系,我们推测其是否也存在温度敏感性?是否也存在热敏所致胞内转运缺陷?本课题首先从结构水平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探讨不同温度对KCNQ2/KCNQ3通道构象及门控过程的影响,进而结合在体及离体的功能实验,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热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并可针对钾离子通道的电压感受结构设计新的药物,为其治疗开启新的方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一种加权距离连续K中心选址问题求解方法
不同温度对KCNQ2通道蛋白胞内转运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新的热性惊厥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功能研究
钠钾离子通道的结构功能关联和选择性离子传导机制研究
家族性热性惊厥相关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