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分析p53基因在新疆多民族食管癌预后的意义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360305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50.00
负责人:买地尼也提·尼亚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居来提·艾尼瓦尔,哈德提·别克米托夫,任智慧,才仁,李鑫,阿卜拉江·阿卜杜热合曼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多民族基因p53免疫组织化学C06_食管肿瘤
结项摘要

Occurrence of esophageal cancer is a multi-step process involving multi-gene activation. Oncogene activation, tumor suppressor gene inactivation are the molecular genetic basis of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C. Currently p53 is the highest tumor suppressor gene correlated with human malignant tumors, and genetic abnormality related to more than half of human tumors.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 FISH ) technology has been known as a cytogenetic method using fluorescently labeled DNA probes to detect chromosomal changes in the intracellular gradual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Study confirmed that p53 gene dele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sophageal carcinogenesis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But the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p53 protein expression and its gene copy number on the multi-ethnic esophageal cancer on Xinjiang has not been found ye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tecting p53 gene deletion in Kazakh and Uyghur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tissues by FISH technique, analyz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providing molecular pathology basis for the prognosis of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食管癌的发生是涉及多个基因激活、多步骤的过程。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是其发生发展的分子遗传学基础。p53 是目前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它的异常与人类半数以上的肿瘤有关。FISH技术是近些年逐步发展起来的,利用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检测细胞内染色体改变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国内外研究已证实p53基因缺失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角色。但是,尚未见到新疆多民族食管癌 p53蛋白表达与其基因缺失的相关性研究报道。我们应用FISH技术检测哈萨克、维吾尔族食管癌组织p53基因缺失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为患者的预后判断从分子病理学角度提供依据。

项目摘要

食管癌的发生是涉及多个基因激活、多步骤的过程。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是其发生发展的分子遗传学基础。p53 是目前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它的异常与包括食管癌在内的许多肿瘤有关。以往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突变型 p53 蛋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另一个技术结合,可以潜在地增加 p53 作为临床生物标志物的准确性。本项目联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食管癌 p53 基因蛋白表达与基因缺失的差异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中的作用关系。p53 基因异常发生率在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汉族食管癌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 蛋白表达诱导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发生,而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相关,而 p53 基因缺失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以及患者生存率等预后因素相关,可能会增加食管癌的恶性潜能,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本项目前期工作检测中使用的新鲜组织贴片法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此外,项目组进一步证实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作为筛查手段,可显著提高 p53 基因异常检出率,在新疆多民族食管癌预后评估中可能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3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4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5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买地尼也提·尼亚孜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81760532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3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81160279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新疆多民族食管癌中EGFR、VEGFR 基因扩增及其临床意义

批准号:81160279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买地尼也提·尼亚孜
学科分类:H1813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睾丸及附睾内雄激素受体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组化研究

批准号:39170410
批准年份:1991
负责人:邱曙东
学科分类:C1105
资助金额:3.6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ECRG2基因在食管癌等常见恶性肿瘤中的突变、功能分析及临床意义评价

批准号:81272694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成晓龙
学科分类:H1813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海带染色体分带鉴定及核型分析

批准号:4137613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周志刚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7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