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旅游地理学、信息地理学、网络维力和旅游市场学等理论,采用Web数据挖掘、需求模型分析、网络图式分析、关联分析、案例推理等方法,以国内旅游流对旅游网络信息响应为切入点,在协作网站采集的Web数据、游客实地调研数据和各类统计数据支持下,以陕西省为实证,分析旅游网络信息空间对旅游流的作用及其影响测度;从不同层面探索旅游网络信息空间对国内旅游流时空格局影响的"前兆"效应;分析旅游网络信息空间变化的旅游流时空响应及其机制;建立不同时空尺度上基于旅游网络信息空间的区域旅游流快速模拟模型,将旅游流对旅游网络信息空间的响应和区域旅游发展政策相结合,模拟区域旅游流的时空演变格局。本项目以揭示旅游网络信息空间对国内旅游流的即时作用过程和机制为直接目标,理论上能深刻揭示旅游网络信息空间环境对国内旅游流的耦合过程和作用机理,丰富旅游地理学和信息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实践上为旅游目的地管理、市场营销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时代,在线旅游信息成为游客第一信息源,在线信息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探索在线旅游信息对旅游流的导引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项目重点探讨了在线旅游信息和旅游流的耦合、游客的信息行为、在线旅游信息对旅游流的导引、旅游数字足迹和旅游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等问题。(1)研究发现旅游信息和旅游流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但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外向在线旅游信息流与入境旅游流之间并非直接的对应关系;对大型事件网络关注的研究来看,在线旅游信息搜寻和关注具有明显“前兆效应”,从平日来看在线关注较现实客流有4天的“前兆效应”,而在节假日则有6天左右的“前兆效应”;(2)研究在线旅游信息对旅游流的导引作用,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在线旅游信息到引力是有差异的,在对餐厅网页浏览量的研究中发现,餐厅的核心吸引力是构成其电子口碑的核心要素;(3)对国内游客的在线信息搜索行为和网络结构的研究发现,国内游客的信息搜寻是以搜索引擎为核心的信息搜索模式,形成了以搜索引擎为核心、以旅游门户网站为重点的网络结构模式和站间转移模式。游客的信息搜寻从确定网站和网页开始,进而检索和浏览信息、对其进行评估和跟踪,最后提取和存储信息,构建了在线旅游信息搜寻(OTISP)过程模型,研究了游客在线旅游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机制。在理性行为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指导下构建了在线旅游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机制,发现旅游卷入程度和旅游相关信息搜寻动机对旅游行为意向具有正向的影响,而个人特征、网络技能、旅游目的地距离以及其他信息搜寻动机对旅游信息行为意向影响小;(4)提出了旅游数字足迹的概念以及应用于旅游流时空行为研究的可能,指出了未来旅游数字足迹是旅游流时空行为研究的重要方法。以西安为案例,通过数字足迹方法,借助在线的评论和具有地理标签的照片数据研究了西安国内游客的在城市内部的时空行为和规律,为应用旅游数字足迹研究客流的时空轨迹提供了借鉴;(5)通过对游客信息行为、在线信息对旅游流的导引和旅游数字足迹等的研究,总结并通过梳理,提出了旅游信息科学构建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进一步的完善旅游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未来利用大数据进行旅游流时空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些研究丰富和拓展了我国旅游流研究的内容,为大数据时代的旅游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也为区域旅游流的预测和调控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城市旅游综合体的时空演化机制及其对区域旅游格局的影响研究
过饱和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网络的时空分异及耦合特征研究
旅游地理本体与众包旅游信息的时空语义挖掘研究
都市旅游功能辐射与区域联动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