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是一种新发现的免疫调节机制,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释放Ach,抑制腹腔内脏炎性细胞因子合成,参与调控脓毒症等伴交感神经兴奋的炎性疾病。麻醉方法与免疫密切相关,全麻和腰段硬膜外麻醉难于阻断手术激活交感神经而抑制免疫,但胸段硬膜外麻醉(TEA)则因抑制交感神经中枢,同时兴奋迷走神经,明显减轻应激反应,对脓毒症等炎性疾病具有免疫调节效应。然而TEA时迷走神经兴奋和CAP激活是否为TEA调控炎性疾病的机制之一仍不清楚。本项目研究正常、行TEA后和TEA后诱发全身炎性反应大鼠迷走神经传出电活动频率变化、比较切断及电剌激迷走神经对TEA家兔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弄清迷走神经传出电活动是与未行TEA时基础值相似,还是表现为传出电活动频率高于基础值,研究CAP激活在TEA调节全身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探讨TEA参与免疫调控的CAP机制,为TEA用于炎性疾病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合理性提供证据。
1目的 观察家兔TEA后迷走神经传出电活动频率是相对还是绝对增强,研究TEA在调节全身炎性反应中的可能作用,为TEA用于炎性疾病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家兔42只,体重2.2-2.4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胸段硬膜外麻醉组(TEA组)、脓毒症组(LPS组)、LPS+TEA组、硝普钠组(SNP组)、TEA+麻黄碱组(TEA+EPH组)。3%戊巴比妥钠耳缘静注1ml/kg,在T8-9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平卧后气管切开插管,控制呼吸,维持肛温在37℃左右。然后分离右侧迷走神经。静脉注射LPS15μg/kg诱导全身炎性反应。静脉连续泵注复方乳酸钠液8mL/kg/h补充生理需要量,静脉注射LPS后1h开始,静脉持续泵注液体25mL/kg/h行液体复苏,直至实验结束。在第2h按照不同分组于硬膜外腔注入0.5%布比卡因0.4ml/kg,然后注射泵连续给予0.1ml/kg/h;TEA+EPH组和SNP组在第二个h给予分别肌注麻黄素以提升血压和静脉持续泵注SNP以降低血压。各组于给LPS前,给LPS后1、2、3、4h取血测定IL-1β、IL-6、TNF-α,记录MAP。于第4h切断右侧迷走神经,记录右迷走神经传出端放电频率。实验结束后,硬膜外导管注射0.4ml/kg美兰,静注空气处死家兔后解剖脊柱,观察美兰染色范围。结果:由于迷走传出电频率存在一定波动,取0.002毫秒共十次的数据均值为该点传出电活动频率。与CON组和SNP组相比,TEA组、LPS组、LPS+TEA组、EPH+TEA组迷走传出频率显著增强(P<0.05);各组炎症因子未观察到显著性差异;LPS组、LPS组+TEA组肠粘膜轻度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两组间未观察到组织结构变化的明显不同,其它各组肠粘膜结构基本正常。结论:TEA可以引起家兔颈部迷走神经传出电活动的绝对性增强。EPH+TEA血压较好地维持和硝普钠组血压降低时时,迷走神经传出电活动分别表现绝对增强与无绝对增强,提示TEA组迷走神经传出频率绝对增强并非由于血压降低所致。然而,这种兴奋性的变化相对有限,在短时间内尚没有观察到能足以拮抗LPS所致的严重全身炎性反应。结果也提示TEA使迷走神经产生有限的传出频率绝对增加,若作用时间足够,仍然存在通过CAP机制在一些炎性反应性疾病中抗炎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胆碱能抗炎通路对脓毒症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胆碱能抗炎通路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叶酸抗AS与炎性反应及其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研究
基于胆碱能抗炎通路研究针刺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