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发病隐匿,临床诊断时多属晚期且已发生淋巴转移,而目前对肿瘤淋巴转移调节通路的认识相对匮乏。本课题从肿瘤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的内在联系入手,为揭示卵巢癌的淋巴转移机制寻找新靶点,提供新思路。课题组具有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偶联基因芯片技术,预实验结果显示:卵巢癌癌周LECs中存在C4ORF7(chromosome 4 open reading frame 7,C4ORF7)基因的过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淋巴转移正相关。我们已成功分离人源性肿瘤相关LECs,拟从整体、细胞、分子三个层面全面阐述基因C4ORF7在卵巢癌淋巴转移中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丰富卵巢癌淋巴转移的信号分子研究,为及早发现并治疗卵巢癌淋巴转移提供新的多相位阻遏靶点
背景与目的: 基因C4ORF7又叫滤泡树突状分泌肽,首次在滤泡树突状细胞中发现,本文探讨C4ORF7在卵巢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 方法:筛选稳定转染正义反义C4ORF7的卵巢癌细胞并扩增培养,分别用荧光实时定量Real Time RT-PCR检测和 We s t e r n b l o t 法检测稳定转染正义反义C4ORF7的卵巢癌细胞不同C4ORF7表达水平及相关蛋白的表达,建立荷人卵巢癌裸鼠皮下模型对比观察基因C4ORF7干预前后卵巢癌淋巴转移的作用。 结果:C4ORF7 mRNA 在A2780细胞系的空白组、阴性对照、实验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41)、(1.444±0.190)、(15.508 ±0.141),实验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均P<0.05);C4ORF7 mRNA 在SKOV3细胞系的空白组、阴性对照、实验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89)、(0.898±0.240)、(0.023±0.113),实验组表达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均P<0.05);Western blot 检测C4ORF7高表达同时并伴随着E-cad的下降,低表达同时则表现E-cad上升; 在A2780细胞系的实验组裸鼠皮下肿瘤大小较其他组别大(均P<0.05)。结论: C4ORF7有助于调节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淋巴转移,检测C4ORF7的表达可能对评价卵巢癌的预后有参考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内质网应激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微粒释放及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植物中蛋白质S-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淋巴管内皮细胞形成机制与卵巢癌淋巴结定向转移的关系研究
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分子(LYVE-1)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活化机理研究
异常活化的Hh信号通路促进卵巢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卵巢癌转移相关蛋白EMMPRIN反馈调节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