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恢复对秦岭羚牛扩散与栖息地利用的影响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211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3.00
负责人:曾治高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宋延龄,巩会生,潘多,颜文博,于凤兰,何祥博,赵佳明,曹婵
关键词:
森林恢复有蹄类动物羚牛扩散栖息地
结项摘要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使我国森林植被得到恢复,林栖动物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本项目拟以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为对象,借助先进的动物定位与追踪技术,研究森林恢复对易危羚牛的扩散(Dispersal)与栖息地利用的影响,阐明森林恢复进程中羚牛种群的扩散趋势与动态变化,以了解山地有蹄类动物对森林恢复所致的环境变化的行为响应方式与机制。为此,我们将验证立项中提到的密度依赖假说、局部资源竞争假说、配偶竞争假说和近亲交配避免假说。本研究结果不仅能为珍稀羚牛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对策,还能填补我国有蹄类动物扩散行为研究方面的空白,同时丰富动物扩散理论并推动扩散生态学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项目摘要

本项目以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为对象,借助先进的动物定位与追踪技术,研究了森林恢复对易危羚牛的家域、迁移扩散与栖息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羚牛的年均家域大小为65.7 km2(100%凸多边形法)或23.9 km2(95%核域法),可能受诸如身体大小、性别、繁殖、集群和空间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羚牛沿海拔梯度的移动存在季节性迁移和不迁移(居留)两种模式。迁移者具有较大的活动家域及扩散潜能。晨昏是羚牛一天中移动最活跃的阶段,与其觅食活动有关。. 影响羚牛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地理特征、植被特征和人为干扰。人为干扰成为羚牛向低海拔区域移动扩散的主要限制因子。GPS项圈追踪的结果表明,羚牛的栖息地选择存在尺度差异。在景观尺度,羚牛回避人为干扰大的低海拔农田及人工林。在家域尺度,羚牛的栖息地选择存在季节性差异,存在两性生态隔离现象。样线样方法调查的结果也表明,羚牛偏好利用原始林及次生恢复林,但回避对人工林的利用。森林恢复有助于羚牛的扩散活动。春季和秋季是羚牛最易迁移扩散的季节。羚牛种群倾向偏雄、偏幼扩散,但夏季的繁殖活动并不吸引羚牛从低密度的森林恢复区迁往高密度分布的原始林区活动。羚牛移动扩散的结果支持立项中提出的正密度制约扩散假说、配偶竞争假说和近亲交配假说,但不支持负密度制约扩散假说和局部资源竞争假说。. 本研究结果对羚牛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羚牛活动所需的大空间范围提示相关的多个保护区的联合管理对有效保护这个物种十分重要;其次,羚牛春季的向下迁移活动及可能的扩散活动提示保护区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低海拔栖息地尤其是落叶阔叶林羚牛分布区域的管理;最后,许多措施,如保持多样的森林栖息地、避免外来植物入侵所致的栖息地改变、通过村庄搬离保护区来增加可利用的栖息地等,被建议用来保护这一大型物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2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DOI:10.19596/j.cnki.1001-246x.8419
发表时间:2022
3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DOI:
发表时间:2021
4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5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DOI:10.1360/SSTe-2019-0112
发表时间:2020

曾治高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570526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200033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872252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470260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1372146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770320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870306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秦岭羚牛的生境选择、利用及其对生境破碎化的适应

批准号:39770108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宋延龄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秦岭羚牛集群的生态适应对策

批准号:30200033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曾治高
学科分类:C03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长江四大家鱼仔鱼的“扩散-滞留”过程与对沿岸栖息地的利用研究

批准号:3187039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程飞
学科分类:C0304
资助金额:5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秦岭羚牛和斑羚季节性迁移的驱动因子研究

批准号:30870306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曾治高
学科分类:C0403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