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地区长期免耕农田对土壤碳截存影响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00506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郝庆菊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南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杨剑虹,尚颖娟,程炳红,吴艳,李辉,陈璐豪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库分层比免耕水旱轮作农田碳截存冬水田
结项摘要

免耕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广和应用的一种农作制度,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在当今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通过免耕管理增加农田土壤碳截存从而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正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国外虽有大量报道,但主要集中在免耕旱田方面,对免耕水田及水旱轮作农田的研究还少见报道。本项目以在我国最早推广自然免耕技术的西南地区为平台,以该地区长达20年的免耕水旱轮作农田和冬水田为研究对象,以传统耕作为对比,采用静态箱和质量平衡法,研究免耕对农田土壤碳源/汇作用的影响;采用深层次土壤样品采集和等质量计算方法,研究免耕对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通过室内分析,研究免耕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分层比的影响;通过原位监测,研究土壤理化性质与碳截存之间的关系。通过该研究的开展,阐明西南地区免耕农田土壤碳截存潜力及其内在机制,为增加土壤的固碳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摘要

本研究以冬水田平作(DP)、垄作免耕(LM)、垄作翻耕(LF)和水旱轮作(SH)四种耕作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0-6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探讨了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水旱轮作下SOC及其活性组分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利用有机碳库分层比(CSR)来表征和评价土壤质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耕作方式对SOC及组分的影响.在0-60 cm的深度范围内,不同耕作方式下SOC含量及储量均为LM> DP> LF> SH,LM处理的SOC含量及储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四种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含量为LM> SH> LF> DP,与其它3种耕作方式相比,长期垄作免耕能够增加SMBC含量;.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ROC)以及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没有明显影响;.耕作方式对颗粒态有机碳(POC)的影响主要产生在土壤表层,但对整个土壤深度的POC没有显著影响;.在土壤总有机碳中,重组有机碳占明显优势,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69.56-95.66%,自由轻组有机碳次之,约为5.03-26.43%,闭合组分中的有机碳最低,仅为1.37-4.93%。不同耕作方式下自由轻组及闭合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均为LM> DP> LF> SH,表现为免耕农作高于翻耕农作。.2、土壤SOC及活性组分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1)SOC、ROC、MBC和POC含量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在油菜生长初期及末期高于生长中期,且四者的含量均在生长末期达到最高; DOC含量的季节变化模态为单峰型,在植物生长中期达到最高;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的季节变化则表现在在油菜生长中期显著高于生长初期(p< 0.05);.(2)SOC及ROC含量主要取决于地下5 cm处温度、土壤全氮含量及pH值,MBC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地下5 cm处温度、根系生物量及根系C、N含量,DOC含量主要受土壤水分含量的限制;POC含量主要受土壤全氮含量及pH值的影响;根系生物量及根系C、N含量则是影响土壤LFOC含量主要因子。.3、以CSR值等于2作为土壤质量退化或改善的界限,传统耕作DP和SH处理均导致土壤质量发生退化(CSR值分别为1.54和1.92),而长期的免耕和起垄则有效的改善了土壤质量(LM和LF处理的CSR值分别为2.65和2.14)。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DOI:10.19701/j.jzjg.2015.15.012
发表时间:2015
3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郝庆菊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温度升高对免耕农田作物生产力和土壤碳截存的影响

批准号:31000207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赵风华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免耕一膜多用对土壤有机碳及农田碳平衡的影响

批准号:31871575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严昌荣
学科分类:C1312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华北高产农田土壤有机碳的截存机理与定量特征

批准号:30300056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孟凡乔
学科分类:C031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风沙区人工植被演变对土壤碳氮截存的影响及潜力研究

批准号:4167111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李小军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6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