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在申请人发现通过室温拉伸变形后时效,能使Cr23C6定向析出,大幅度提高FeMnSi基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基础上,研究在两种不同层错能的合金体系中,采用轧制和拉伸两种不同的变形方式,通过调整变形温度和变形量来获得不同方向,数量及分布的马氏体/奥氏体界面和层错组态,动态原位观察不同时效过程中第二相(Cr23C6和NbC)形核位置和长大与不同组态马氏体/奥氏体界面和层错之间的关系,认识第二相定向析出的机制和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第二相的种类,析出的方向性,数量和尺寸,及其产生的弹性应力场对奥氏体基体中层错、位错等亚结构的影响,特别是对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及马氏体界面移动可逆性的影响规律,及其与形状记忆效应、恢复应力,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关系,为开发少或免训练高可恢复变形量的新型FeMnSi基形状记忆合金奠定理论基础,为其应用作出贡献,具有显著的学术和工程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Suzuki效应提高FeMnSi基形状记忆合金中ε马氏体逆转变可逆性的机制
退火孪晶界面及其数量对FeMnSi基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及控制
δ→γ相变诱发缺陷对FeMnSi基合金记忆效应的影响及其调控
基于ε马氏体区域化形成的免训练铸造FeMnSi基记忆合金的研究